交易所整頓大限已至 效果不明朗
|
超七成仍在運營,半年內新開交易市場至少四五十家
|
|
2012-06-29 作者:記者 李唐寧/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距離“38號文”下發半年以后,29日是國務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的最后一個工作日。然而,從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目前情況看,整頓效果仍不明朗。 根據長期研究交易所行業的機構生意社提供的數據,其監測的254家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目前約有75%仍在正常運營。此外,轉型或發布停盤公告進行整頓的市場占16%,關閉的市場僅占9%。 去年11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即“38號文”)。按照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要求,各地應確保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各項清理工作。 此后,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金鄉大蒜國際交易所、天津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等交易所相繼關停。然而,最初分析人士預想的全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哀鴻一片的情形并未出現,而更多呈現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景象。 一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稱,除了廣西糖網為代表的實體貿易結合型市場和以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為代表的國字號市場并不憂心外,半年內新開的交易市場數量至少四五十家,重慶西材商品交易市場和中國(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便是其中代表,后者更在本周獲得某證監會前任官員的“視察”,疑似高調“轉正”。 不僅如此,不少“黃金交易所”感覺“風聲已過”,也再次大張旗鼓地開始拓展業務,地下炒金違規操作在“金融創新”的外表掩蓋下,極盡所能地誘惑投資者入甕。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30日完成整頓的任務很難完成,預計清理整頓的最后期限將會推遲。“各地進度不一,口徑不一,寬嚴不一,因此很難在時間上做統一劃定,據稱有的省份已經將期間推到8月30日了。” 此外,胡俞越指出,整頓只是第一步,行業發展還需要更多的制度安排。 據悉,證監會就清理整頓做了大量的摸排調研工作,但調研工作量大難度高,而且目前的清理整頓小組非常設機構,今后長期的監控管理也是問題。“清理整頓不等于一棍子打死,重點還在后面怎么規范發展。”胡俞越建議,由商務部出臺統一的管理辦法,再由當地省一級人民政府負責監管,真正實現有人管、有法管。 對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咨詢處處長喬虹認為應“返璞歸真”,即“三不一沒有”。“三不”即不要脫離實際商品交易,不要脫離市場實際價格即在市場中真正被認可的價格,交易的產品一定不要脫離市場的實際需求;“一沒有”即沒有投機,“不要存在那種炒一把就可以一夜暴富的幻想,投機對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持續發展沒有任何作用。” 清理整頓最終將會呈現怎樣的結果?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生意社總編劉心田認為,目前真正的走向難以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6月30日后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將是行業發展的分水嶺。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在經過不斷的整頓和規范之后,將會呈現出更為健康有序的發展趨勢。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