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有價值,也就是說這個活動本身就是創造力的表現。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規模擴的很大,當然靠我們好的政策,這個政策把中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這么一個經濟體擴到全球經濟第二位的程度,我想有一個強大的政府,有一個好的政策,這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我們反過來想,作為在過去三十多年可以做大,但是似乎沒有做強,沒有做強的關鍵是什么呢?是沒有創造力,所以以前我們靠政策做大做到第一,但是要真正做強的話恐怕要走這條道路,這是創造力的道路。我非常同意剛才劉崎巖先生的一句話,就是說我們都是啦啦隊,我們都是搖旗吶喊的,我想這也是必要的。因為一方面要靠運動員的天賦,同時還要靠搖旗吶喊,同時還要靠發現他們的伯樂。所以我認為發現中國創造力活動本身,我認為本身就是非常具有創造力、有價值、有意義,肯定以后也會成為大家記住的這么一個活動,這是我對活動本身的看法。
再一個我們怎么樣去發現創造力,這段時間我在關注中國跟印度兩個經濟體本身創造力的比較,我看了很多的東西。我發現我們經常講的中國制造無處不在,中國制造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但是當我們談到中國制造本身這種附加值,這種競爭力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在金磚四國里面,中國制造的附加值是排在倒數第一的,附加值是倒數第一的,而且每年都在下降。所以我們當看到我們未來競爭很大的競爭對手,我不敢說我們以后可以競爭過印度。我們知道現在印度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說它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后。但是反過來講,人家在這么落后的條件下,印度這幾年的經濟保持了非常高速的增長,這讓我非常可怕,我們現在的硬件非常好,我們的政策非常給力,我們好不容易每年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我們每年都在搞增長。但是我發現自金融危機以來,G20我們發現印度在經濟刺激里面用的最少的,整個金融危機對印度的影響,最起碼在大國里面可能影響是最小的,印度從2009年到現在增長也不慢,靠的是什么?沒有靠政策,這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所以當我們看到我們跟美國進行競爭,跟德國進行競爭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印度,不要忘記我們還有這么一個很大的競爭對手在等著我們,他們很多地方并不是很好。但是即使在這種條件下,它的很多東西讓讓我們感到后生可畏。
再一個我這個活動有一個期待,一方面我們要去發現中國經濟的創造力,同時我們也有一個責任去挖掘和分析、思考中國經濟為什么缺乏創造力,要去挖掘、分析、追根溯源中國經濟創造力的各種原因,制度的原因、政策的原因、一系列的原因,我覺得這也是發現中國創造力關鍵的所在點。
我們應該更主要關注誰呢?我們以前談到創造,談到科技創新等等,我們可能談的最多的是企業,而不是企業家。我想未來我們更大的關注點可能是中國的企業家,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當然經濟規模第二位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個人覺得中國未來能不能跳出中等收入陷井,能不能跨過這一步,不走拉美的道路,最關鍵、最寶貴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有一批非常好的企業和非常好的企業家,所以應該挖掘他們身上很多有創造力的東西。
創造力不僅僅是科技創新,我覺得活動在啟動以前,我跟他們聊的時候,我說你們不僅僅要挖掘科技方面的創新,要挖掘管理方面的創新,要挖掘社會方面的創新。但是更關鍵的我想公共政策的創新是非常關鍵的。也就是說,我們能不能每年在創造力活動里面挖掘出一個典型,政府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或者是公共政策的實施方面非常具有創造力,能夠改變政府形象的這種案例,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的因素,比如說政策、法律、科技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形成一個鉆石因素,在這個鉆石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沒有一個好的公共政策,沒有一個好的法律制度,創新是不可想象的,國家競爭力是不可想象的,產業的競爭力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們通過這個創造力活動本身,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不僅僅是發現一些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的企業家,一些產品,一些企業,更重要的是為未來中國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形成一整套支持這個創新體系的公共政策做一些建議,我想這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活動本身能夠在政策的完善、能夠在發現一些企業的亮點,能夠幫助中國企業從制造到創造方面做出自己非常獨特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