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西安堪稱“烤季”,似火的驕陽下,莘莘學子經歷了人生首次重要的考試,而這個6月,有著“陜西文化產業第一股”之稱的ST長信也遭遇了上市首考。5月31日,ST長信剛開始重組資產交割,而后就因“財神廟上市”陷入爭論。
ST長信重組陜西文化產業搭上資本快車
說到“陜西文化產業第一股”,不能不提及ST長信的資產重組。盡管這是一家老牌的上市陜企,但是近年來經營狀況一直不佳,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僅8000多元。
早在2010年11月8日,ST長信發布公告稱,擬向陜西華漢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漢實業”)出售全部資產和負債,并按照“人隨資產走”的原則,由華漢實業負責安置與擬出售資產相關的職工。同時,公司擬以9.93元/股向特定對象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曲江文旅”)發行不超過9600萬股A股股票,并由此拉開了“陜西文化產業第一股”借殼上市的大幕,陜西文化產業搭上了資本快車。而此前,作為文化大省,陜西的文化產業一直缺乏資本市場支撐。
就在ST長信資產重組進入資產交割程序之時,一則關于“財神廟上市”的說法卻引起了軒然大波。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6月8日至6月14日,在1000多篇關于此事件的報道中,有51%媒體的報道在標題中使用了“財神廟上市”五個字。
到底是財神廟上市還是文化旅游資產上市?
據了解,曲江文旅用于認購本次增發的資產包括四部分,一是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區100%股權、西安曲江國際酒店100%股權、西安唐藝坊文化傳播100%股權、西安曲江城墻旅游發展股權、西安曲江國際旅行社100%股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100%股權、西安百仕通國際旅行社40%股權、陜西陽光假期國際旅行社43%股權、陜西友聯國際旅行社56.01%股權;二是大唐芙蓉園、曲江池及唐城墻公園景區運營管理業務;三是御宴宮、芳林苑、唐集市、唐華賓館、唐華樂府、大唐博相府、海洋公園等資產及業務;四是“大唐芙蓉園”、“大唐圣境”、“龍龍吉祥物”注冊商標等。
而“財神文化景區”隸屬于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區,也就是說,就上市資產整體來看,“財神文化景區”其實只是曲江文旅中很小的一個部分,而且所謂進入上市公司的,也只是“財神文化景區”的運營權而已。實際上,在該次交易完成后,ST長信也將轉型成為一家“歷史文化景區集成商”,業務范圍涵蓋歷史文化類旅游景區策劃、運營管理、旅游配套餐飲酒店、旅行社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產業運營。日前,ST長信發布公告稱,經營范圍已經相應作了變更。
到底是財神廟上市,還是曲江文旅的旅游資產上市?或許不言自明。
宗教景觀資源早已現身A股ST長信并非首家
盡管“財神文化景區”在上市資產當中的比重很小,但在外界看來,財神文化景區或具有宗教性質,對將其打包捆綁上市提出了一些質疑,由此作為“陜西文化產業第一股”上市首考。
實際上,A股市場上含有宗教景觀資源的上市公司早已存在。北京旅游擁有潭柘寺、戒臺、靈山、妙峰山景區等多處宗教文化旅游地的商業開發和收費權。公司2011年年報披露,當年旅游服務收入達到1.6億元,從上述幾項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中獲取的收入超過1億元,2011年北京旅游還以投資戒臺、潭柘兩寺景區進行創5A升級改造的名義,從非公開市場募集了5.37億元。
而ST長信則在成功運營管理了曲江唐文化系列主題公園和開放式景區的業務基礎上,于去年逐步取得了西安周至“財神文化景區”的景區運營權。
“財神景區”非宗教場所ST長信著力于文化產業
宗教信仰被用來賺錢,或許是此次“大考”中,大家最為疑惑的問題,那么,ST長信所涉及的“財神景區”是文化產業還是宗教?
6月4日,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在上海出席“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經驗交流會”時表示,風景名勝區內的宗教文化場所要協調好與旅游、園林、文物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尤其是不得將宗教場所作為企業資產打包上市”。同時,要求對全國13.9萬處宗教場所進行排查,對“被承包”、“被上市”、“燒天價香”、“假僧假道”等行為進行專項治理。
6月13日,國家宗教局研究中心主任張訓謀再次明確,關于“寺廟被捆綁上市”這一問題,所指寺廟分為兩類,一類是依法登記開放,由宗教界自主管理并接受宗教事務部門行政管理的法律意義上的宗教場所;另一類是歷史遺跡或近年興建、具有佛道教文化要素,但未依法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的建筑或設施。強調后者是媒體報道較多的出售高價香燭、設置功德箱、假僧假道欺詐游客的地方。
顯然,ST長信的財神文化景區不是第一類所指法律意義上的宗教場所,而是具有歷史文化典故和道文化元素的近年建設的文化旅游景區,是對于文化的旅游價值開發。
ST長信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非常明確旅游景區的運營管理業務,目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但從長遠角度看,以旅游景區為基盤,以景區所表現的主題文化為線索,發展相關文化衍生業務,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