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天,這位郵儲銀行首任行長就被爆出“雙規”的消息,離郵儲銀行轉制為股份公司不到半年時間。 5月16日,中國郵儲銀行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大概是陶禮明最后一次公開亮相。此后不到20天,這位郵儲銀行首任行長就被爆出“雙規”的消息,離郵儲銀行轉制為股份公司不到半年時間。 6月11日下午,郵儲銀行母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布公告稱,郵政集團公司黨群部主任張志春、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陶禮明、郵儲銀行資金營運部金融同業處處長陳紅平因涉嫌個人經濟問題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幾乎在同一時間,郵儲銀行也證實了此消息。 “昨天上午就召集中層以上干部開了緊急會議,傳達了相關消息。”6月11日,一位郵儲銀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此之前,陶禮明等三人“出事”一事已在母公司進行了通報,“問題可能出在違規貸款和一些資金業務方面。” 不過,對于郵儲銀行的大多數分行管理者而言,這消息來得有些突然,多家分行行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均稱,他們也是剛剛得知此事。“去年年底按照國資委和監管機構要求,公司整體整改為股份公司后,后續就沒有任何通知了。”郵儲銀行一家西北分行負責人告訴記者。 “陶是個干實事的,幾乎每個周末都去加班。”11日,一位曾與陶禮明打過多年交道的人士得知這一消息后,甚是意外。 知情人士透露,陶禮明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在進入郵政系統之前,曾有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上個世紀末曾擔任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一職。進入郵政系統后,在郵政局儲匯局局長任上多年。 2006年底,根據此前公布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銀監會正式批準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全資方式出資組建中國郵儲銀行,三個月后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成立。 2007年3月份,郵儲銀行注冊成立時,劉安東任首任董事長,陶禮明任首任行長。短短五年時間,在陶的帶領之下,郵儲銀行樹立了“以利潤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各項業務從無到有,走上了快速增長的軌道,而盈利能力更是大幅提升。 截至今年2月底,郵儲全行資產規模突破4萬億元,為銀行成立時的兩倍多,資產規模僅次于五大行與國開行,位列中國第七大銀行。 2010年10月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陶禮明談到了郵儲銀行的定位堅定服務城鄉、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要充分依托郵政網絡,不斷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成為農村地區、城市社區居民,以及基層廣大中小企業主金融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探索出一條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的發展道路。 按照郵儲銀行副行長呂家進的說法,郵儲這五年可概括為“堅定把小額貸款業務確立為郵儲銀行戰略性業務及探索有特色的小額貸款業務發展模式”。截至2012年2月25日,郵儲銀行農戶小額貸款累計投放超過220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累計投放超過8800億元。 然而,高速擴張之下,郵儲銀行在內控體系健全與人才引進方面就要顯得慢了半拍。尤其是2009年之后,當郵儲決定跨入諸如批發業務、地方融資平臺等并不擅長的領域時,問題就顯得尤為迫切。 “郵儲貸款業務起步晚,信貸隊伍一直處于建設過程中。”一位熟知郵儲銀行的同業人士介紹道。但這幾年郵儲在批發業務方面的激進表現令同業矚目,尤其是2011年10月,拿出400億資金給處于困境的鐵道部時,更讓市場見識到郵儲銀行的雄心。 與陶禮明同時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的,還有郵儲銀行資金營運部金融同業處處長陳紅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