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涉嫌關聯交易首次上會被否的蘇州蘇大維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大維格”)二次闖關成功,但其關聯交易問題仍備受關注。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蘇大維格主要核心技術來源存疑,其招股書表述的“自主研發”與事實不符。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涉嫌隱匿主要核心技術來源,違反了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的基本原則,涉嫌虛假陳述,公司存在核心技術歸屬及專利爭端的風險,應引起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的注意。 蘇大維格成立于2001年10月25日,主要從事微納光學產品的設計、開發與制造以及關鍵制造設備的研制和相關技術研發服務。該公司招股書稱,公司是江蘇省首批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董事長陳林森是微納光學制造領域的領軍人物,是公司擁有的29項專利的發明人。 蘇大維格招股書在“第六節業務和技術”之“七、公司核心技術及研發情況”敘述主要核心技術及來源時稱,經過多年努力,公司已成為國內微納光學制造領域技術領先企業,在整個生產工藝過程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在激光干涉光刻設備與關鍵技術、微納米壓印設備與技術等方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在微納光學制造領域內,公司的研發條件、人才儲備情況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都處于國內領先。公司的主要核心技術包括數碼三維與光變圖像的制作方法及激光照排系統、寬幅智能激光SLM光刻系統與應用、卷對卷納米壓印關鍵技術與應用、亞波長光學制造技術與應用、DMD技術與雙通道光變色膜等5項技術,其中亞波長光學制造技術與應用和DMD技術與雙通道光變色膜2項技術是分別與蘇州大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合作研發的,其余3項技術為自主研發。 但《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調研發現,所謂“其余3項核心技術”并不是蘇大維格自主研發的。如“數碼三維與光變圖像的制作方法及激光照排系統”是與蘇州大學合作研發的成果。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一份《蘇州市政府關于頒發2007年度蘇州市科學技術獎的決定》(蘇府〔2008〕24號)的文件稱,“數碼三維與光變圖像的制作方法及激光照排系統”榮獲了2007年度蘇州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項目主要完成單位為蘇州蘇大維格數碼光學有限公司、蘇州大學。 “寬幅智能激光SLM光刻系統與應用”也是與蘇州大學合作研發的。2008年5月6日頒發的《江蘇省政府關于2007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勵的決定》(蘇政發[2008]43號)顯示,“寬幅智能激光SLM光刻系統的研制與應用”榮獲了2007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完成單位為蘇州大學、蘇州蘇大維格數碼光學有限公司。2006年3月27日,蘇州大學網站刊發的《蘇州大學“寬幅智能激光SLM光刻系統的研制與應用”通過省級鑒定》稱,蘇州大學陳林森研究員主持的省高技術計劃“寬幅智能激光SLM光刻系統的研制與應用”項目于2006年3月24日通過了江蘇省科技廳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和項目驗收。 “卷對卷納米壓印關鍵技術與應用”則是蘇大維格與蘇州大學等兩家單位合作研發的。2010年12月25日,蘇大維格在其公司網站上刊發《卷對卷納米壓印關鍵技術項目通過省級驗收》稱,與蘇州大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合作的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卷對卷微納壓印關鍵技術研發”2010年12月通過省級驗收。2012年2月23日頒發的《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2011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顯示,“卷對卷微納壓印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了2011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完成單位為蘇州大學、蘇州蘇大維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 核心技術是衡量一個企業競爭實力和發展潛力的核心要素,作為一家擬上市公司,蘇大維格應向監管機構和投資者交待清楚其5項主要核心技術來源。據知情人士透露,這5項主要核心技術中有4項都是蘇州大學參與研發的,其中多項還是第一完成單位,此外蘇州大學還參與了“衍射光變圖像的高速激光直寫方法和系統”等重要技術的研發。 5月31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就主要核心技術來源涉嫌虛假陳述、違規信批的問題給蘇大維格發去書面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有任何回復。 6月4日,記者又將有關蘇大維格核心技術涉嫌侵占蘇州大學科研成果以及蘇州大學涉嫌巨額無形資產流失等問題整理成書面采訪提綱并發至蘇州大學黨委宣傳部宣傳科公共郵箱。該部門一位女同志表示,將與蘇大維格聯系了解情況后再答復。 6月8日,記者再次致電蘇州大學,一位自稱是宣傳科科長的女同志稱應該去采訪企業,當記者表示“已經采訪過企業,我們現在需要了解你們的態度”時,她表示,“我們是宣傳部門,又不是校領導,不好對這個事情表態,就這樣吧”,便掛斷了電話。 針對蘇大維格以上問題以及蘇州大學巨額無形資產涉嫌流失等問題,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