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忙碌的日子
我回收人們的垃圾,他們付錢給我,蚯蚓吃掉垃圾,產生排泄物,我把排泄物裝起來,賣掉。也就是說,我的原材料成本為負(人們付錢給我),員工免費工作(可以說,它們只需要食宿),它們的糞便人們也要花錢購買。我兩頭賺錢。
第二章
理想起航
那一刻,一道靈光在我的頭腦里閃現,自此再也沒有熄滅。我們可以回收垃圾(這是項有償服務),把垃圾喂給數噸蚯蚓(這是一個給環境降溫的過程),得到蚯蚓糞便(皮特已經證明這是極佳的肥料),然后把肥料賣給大眾!
創立TerraCycle的想法誕生了。
第三章
艱難時勢
當時,“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數字。我們的工作人員是零,客戶群是零,收入是零,不用說,薪水也是零。當我們有時間又不累時,我和喬恩就去尋找創業資金,把我們的企業計劃書送給每一位我們能夠找到的投資者。不過遺憾的答復是——你猜對了——零。
第四章
胡蘿卜與大棒
就在那一刻,TerraCycle植物肥料誕生了。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轉折點,它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拒絕了“胡蘿卜資本”的錢。這件事迫使我們努力在不花錢的東西上找到價值(如同蚯蚓為我們做的那樣),也就是說,在別人看來是負價值的東西上找到價值。
第五章
走向大賣場
我和羅賓開始給沃爾瑪、家得寶、勞氏等所有大賣場打電話。這個過程確實很難。沒人接電話,于是我們就不停地打。35天后,家得寶的采購員終于接電話了,給我們30秒鐘來推銷產品。我告訴他,我們有“世界上最環保的產品,是用垃圾生產和包裝的。更為可貴的是,比同類競爭產品便宜”。
第六章
初獲成功
羅賓說:“我們想讓你看看我們的植物肥料是如何促進蔬菜生長的。這些是不是你所見過的最漂亮的西紅柿?”買方沒有表態。“另一個原因是,如果你不喜歡我們今早給你看的東西,你可以用它來砸我們。”
第七章
沃爾瑪的訂單
我們沒有員工,沒有設備,沒辦法生產出訂單要求的三萬加侖蚯蚓堆肥液。在2004年大棚生產時,如果好的話,每周的產量為1
000加侖,這還不包括裝瓶和貼標簽等其他程序。全部訂貨都必須在2月中旬運走,這要求我們要在兩個月內把產量提高三倍,可我們卻在創業階段。
第八章 史高斯訴訟案
如同醒不來的噩夢一樣,2007年3月6日,史高斯·奇跡集團(Scotts
MiracleGro),美國最大的植物肥料公司,把我們告上了法庭。先是發送電子郵件,然后派人遞交,接著郵寄掛號信。來勢洶洶,勢不可擋。
第九章
為什么不用垃圾制造一切?
“垃圾”完全是一個現代的人為的看法,我不再把垃圾看作垃圾,而是慢慢地把它看作是一種商品,是一種具有某種獨特特點的商品:具有負的或者非常低的價值,往往是具有其他某種功能的副產品,遍布我們周圍,幾乎我們生活的每一部分都要創造它,數量巨大。
第十章
品牌垃圾與特許垃圾
如果“誠實孩子”的果汁袋成了垃圾,甚至成了填埋場的一部分,該品牌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換句話說,像塞思公司這樣的企業需要投資來解決品牌垃圾問題。
第十一章
特許垃圾騰飛
卡夫的品牌經理回信說:我讀了有關TerraCycle的報道,對你們所做的事情很感興趣。除了背包和鉛筆盒等新產品,我還想和你談談有關收集果汁袋活動以及我們如何(或者能否)參與等事宜。環保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年輕消費者考慮的頭等大事,可沛利和酷愛需要融入這個潮流。
第十二章
升級回收的營銷策略
TerraCycle品牌標識出現在數十億個產品上面,同時出現的還有其他大品牌(比如說奧利奧)的標識,而這些大品牌會大力宣傳他們的贊助商身份(如通過《新聞周刊》的封面廣告),所有這些都會讓TerraCycle成為升級回收垃圾的象征性標志。
第十三章
生態企業家的藝術與社會
我們需要開始用新的方式來思考什么是垃圾,什么不是垃圾。有時,這關系到要找到重新使用垃圾的新途徑,不管是蚯蚓堆肥,還是飲料瓶,還是涂鴉藝術。有時,它需要我們開始質疑家里物品的真正價值。也許我們能夠幫助把“什么都扔掉”的社會轉化成“持有—再利用”的社會。
第十四章
公關的藝術
公關的技巧是提供有趣又適時的故事。幸運的是,TerraCycle正是這類故事。盡管我從普林斯頓大學退學(這也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去賣蚯蚓堆肥看起來非常荒謬,但大家都喜歡反傳統的做法。TerraCycle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引人入勝、鼓舞人心的故事。這個能讓人真切感受到的能激起讀者共鳴的故事,有助于我們引起大小媒體的注意。
第十五章
如何每周上市一個環保產品
無論你在哪兒,逐一看看周圍的物品,極力想象它在生命的終點會發生什么。你也許看到的是椅子、地毯、窗戶、窗簾、窗簾桿、臺燈、一段繩子、燈罩和燈泡。現在,思考一下,如果你(或者任何一位主人)不再需要它們時,這些物品會怎樣?你也許會想到很多結果。
結論
消除垃圾的觀念
在很多情況下,扔掉東西要比再利用或者進行適當的回收便宜得多,而且企業還沒有被要求對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現在,很多大型企業已經主動和TerraCycle簽訂了贊助回收垃圾活動的協議,與收集它們包裝的消費者進行合作,承擔起回收包裝垃圾的責任。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