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照片 |
頭頂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等眾多頭銜,不過,錢穎一最重要的身份還是一名教育家。身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在他看來,最為榮耀的事情,應該是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以及一批優秀的管理者誕生于此。今年,正值清華EMBA項目走過第10年,作為這一項目的見證者和推動者,錢穎一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EMBA必須“本土化”
錢穎一說,中國的EMBA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商學院項目中都是最突出的。在他看來,中國的EMBA項目非常具有獨特性,這種獨特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中國的EMBA項目學生層次更高。國外的EMBA學生主要來自于企業的中層,年齡多在34、35歲左右。而中國EMBA學生的平均層次要遠遠高于這個水平——中國EMBA學生年齡多在41、42歲左右,并且多為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據統計,10年來,清華EMBA累計培養學生近4000人。學生主要來自國內外知名國營、民營級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以及現任政府官員,其中84%以上為企業副總經理以上高層管理人員,董事長或總經理占全部學生的58%以上,企業資產多數為1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正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國EMBA項目發展的10年,也是中國企業迅速崛起的10年,很多企業管理者在他們30歲左右應該讀MBA的時候,由于條件所限,沒有MBA可讀,而在他們成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時候,有補上自身的管理知識的需求”。錢穎一說。
其次,中國的EMBA規模更大。錢穎一指出,國外EMBA一般只設一至兩個班,而我國國內教育部第一批批準可開設EMBA項目的10所院系,平均每所院系都會到設五至六個班。清華經管現在一年招生400人,共有7個班。
第三,中國的EMBA校友之間的凝聚程度遠超過國外EMBA。錢穎一指出,這一特點和我國的國情關系密切。我國的EMBA來學習的目的一是學習知識,二就是發展網絡關系。
正是基于這些學生具有的獨特性,在教學的安排上,清華也在探索一條最適合的、最本土化的路線。錢穎一指出,清華的EMBA的課程不是只教授一些技術細節,而是更多的將視角拓展到企業的戰略層面、宏觀經濟環境層面和國際適應層面。
據錢穎一介紹,清華EMBA每年召開一次教學研討會,會上師生集思廣益,積極探討。每次教學研討會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都對今后教學工作的改進起到明顯推進作用。另外,為了解學生課程需求,并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考核和監督,清華EMBA推行課前問卷調查及課后教學評估制度。評估問卷的指標體系較好地考慮到EMBA學生的特點和對老師的授課要求。
清華EMBA教育很嚴肅
不可否認,外界對于EMBA教育也頗有微詞——學費高、組織松散,就是一群有錢的老板湊到一起交際一下。
“我敢說清華經管EMBA教育非常嚴謹,紀律非常嚴明。”錢穎一的回答斬釘截鐵。他指出,為了保證清華EMBA教育作為學位教育的嚴肅性,EMBA中心制定了《清華EMBA學生手冊》,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貫徹執行。嚴肅性首先體現在嚴格的課堂考勤中。EMBA教學中,課堂考勤是各門課程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指標。每堂課采取班級主管記錄和學生簽到雙重管理的方式,嚴格保證出勤率。學生有一門課缺課1/3或以上,或無故曠課4學時以上,該門課程則以零分計。
“我們一直有紀律,我給2010年級的EMBA上的第一門課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也是從這第一課,我就給他們建立了嚴格的紀律制度。凡是遲到超過10秒鐘、即使超過不到1分鐘的同學也都要記錄下來,在課間,這些同學要上來做檢查,還要對他們進行懲罰,所在小組還要扣分”錢穎一說。
培養“有遠見的思考者”是終極目標
“在你們加入清華的時候,我最想對你們說的話,就是希望你們來清華學習,不僅要學到知識,也不僅要開發人脈,更重要的是要增加遠見,更好思考,培養自己成為有遠見的思考者。”這是錢穎一在清華EMBA2012春季班開學典禮上所說的話。
錢穎一指出,清華從一開始對EMBA的定位就非常準確。MBA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企業未來的領導者,培養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人。而EMBA學生中的大多數已經在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所以我們對它們的要求是更高的。
錢穎一將EMBA的定位概括為兩句話,“培養產業領袖”和“塑造企業未來”。“這兩句話10年未變。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僅僅經營好自己的企業遠遠不夠,而是要引導一個產業的發展方向,這就是‘培養產業領袖’的初衷;同樣,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不能只關注企業的今天,而是要將目光放在企業的未來,這是‘塑造企業未來’的目的。”錢穎一說。
他喜歡舉喬布斯的例子,“喬布斯不僅改變了一個產業,而且改變了多個產業:除電腦外、還有手機、音樂、數字出版,甚至零售。2009年,喬布斯被《財富》雜志評為‘十年最佳CEO’(CEO of the Decade)。十年最佳CEO與年度最佳CEO的差別,正是在于他是產業領袖,不僅是企業領袖。他能成為產業領袖,恰恰是在于他對產業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