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14 作者:記者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1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日本國政府及大韓民國政府關于促進、便利和保護投資的協定》(以下簡稱“中日韓投資協定”)正式簽署。同時,三國領導人同意年內正式啟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業內專家分析,中日韓投資協定的簽署在中日韓三國經貿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而中日韓自貿區協定的實質推進和最終達成,將為三國帶來更廣闊的貿易投資前景,并將有力推進東亞地區的經貿一體化進程。 當天上午,三國正式簽署中日韓投資協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這是三國合作在經濟領域制定的第一個重要法律文件。我們承諾將認真履行協定,為三國擴大相互投資創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環境,進一步深化中日韓經濟融合。 據悉,中日韓投資協定談判自2007年啟動以來,歷時5年,中日韓三方先后進行了13輪正式談判和數次非正式磋商,于2012年3月下旬圓滿結束。該協定共包括27條和1個附加議定書,囊括了國際投資協定通常包含的所有重要內容,包括投資定義、適用范圍、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征收、轉移、代位、稅收、一般例外、爭議解決等條款。 作為中日韓第一個促進和保護三國間投資行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中日韓投資協定的簽署將為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提供重要基礎。 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經濟研究部主任王濼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日韓投資協定的談判是中日韓經貿合作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進展,是從制度上對三國投資的問題有所安排,將有力推進三國自貿區協定的談判進程。中日韓自貿區協定的推進和最終達成,將使三國間的貿易產品大幅降稅,進而促進三國貿易往來,此外還會活躍相互間的投資,對三國的企業而言也是重大利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啟動將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實現內生性增長模式,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程度是亞洲經濟的發展方向,亞洲經濟要實現內生性發展模式,必然要求加快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中日韓三國互為鄰國,三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0%和亞洲的70%,因此可以說,沒有中日韓市場的一體化,亞洲經濟一體化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看不到任何前景。 另一方面,對于中日韓自身而言,當前,中日韓三國的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的互補性特征比較明顯,相互投資、合作的前景廣闊,尤其是大家將要討論的服務貿易、新能源和低碳技術等方面都是三方合作的重點領域。 但是,專家也表示,中日韓自貿區協定是否能夠很快達成還取決于各方協調的進展。王濼表示,從目前來看,三國領導人推進的力量都比較大,但是是否能在年內啟動談判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能在哪年最終達成也不好判斷,因為自貿區的談判畢竟涉及很多方面的利益協調。中日韓三國而言,國內產業的競爭力、農產品、中小企業等都是談判的難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中日韓之間不同的關稅水平、不同的金融制度與貨幣、來自起來貿易伙伴的利益關系調整、相互間投資的具體開放程度等等,都是未來要解決的難題。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表示,自貿區分為商品、服務、投資幾個方面,一般來說投資是比較難的,因為牽涉到一些法規問題,特別是中日韓之間有投資的結構差別,因此,投資協定的簽署可以說是一個突破。“還有一種領域是經濟合作,我們已經開始找突破口,今天我們第一個議程是產業合作,很多東西不要等著自貿區談成,因為日韓自貿區談了八年都沒談成,有人擔心中日韓談起來曠日持久,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我們一方面要談,另外一方面要推動其他方面的合作。”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