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頻出、高管頻繁辭職、冒充高新企業,近來的貝因美問題纏身,其4月12日2.18億限售流通股解禁,在截至4月19日的短短6個交易日內,大宗交易平臺就交易了264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51.18%,交易金額超過5億元。自上市以來,其股價已經腰斬。貝因美至今還未披露年報,其業績預告稱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7%,凈利潤同比增加3.74%,不過前三季度的營業利潤均出現了負增長。此次解禁股可能拋售的有47名股東,既有機構股東也有個人股東,此次大宗交易平臺的集中拋售會否帶來多米諾骨牌效應,也是其股價會否斷崖式下跌的關鍵。
解禁后股東狂拋貝因美超5億元
4月12日,貝因美上市一周年,約有2.18億股限售股解禁,涉及到48名股東,前十大股東中除了貝因美集團目前不能拋售外,其他九大股東都可拋售,此外,還有7家機構股東和31名個人股東。機構股東持股數在470萬股-2467萬股之間。
從4月12日解禁首日開始到4月19日的短短6個交易日里連續發生10筆大宗交易,合計264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51.18%,交易金額超過5億元。其中3筆交易量超過100萬股的交易均發生在兩營業部之間,其中賣方是平安證券深圳福華路營業部,買方是平安證券上海零陵路營業部,合計成交量高達1880萬股,合計成交金額為3.89億元。
超過這個持股數的有貝因美第二、第三和第四大股東。不過,按照相關規定,股東在第一筆大宗交易之后股份數低于5%時應作信息披露,但公司并未發布相關公告,因此推測此三筆大宗交易的賣方很可能為平安財智。該公司持有貝因美1880萬股,是貝因美保薦人平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平安財智在2009年9月參股貝因美,投資成本6400萬元。
此外,一筆480萬股的交易發生在國盛證券鷹潭勝利西路營業部和中銀國際南昌會展路營業部之間,還有100萬股的交易發生在華泰證券上海牡丹江營業部和浙商證券杭州玉古路營業部之間,另有161萬股的交易發生在南京證券高淳淳溪鎮營業部和中信證券南京高樓門營業部之間。在十大股東之外的7家機構股東中,有浙商創投等多家創投機構,這些股東的持股均在470萬股以上。
這些PE的投資成本有從1
.15元/股到28.55元/股不等的懸殊。
上市一年兩董事長辭職
從折價率來看,上述大宗市場的交易折價率基本在9%左右,持股成本低廉,相比目前市場價格可以說是獲利豐厚。
從公司近期高管的變動也能看出背后的端倪。貝因美2011年4月上市后,2011年7月7日,貝因美就發布了公司創始人謝宏因個人健康原因請求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及公司總經理職務的公告。但作為創始人,他間接控制了上市公司23.65%的股份。
相比創始人引退幕后,朱德宇的辭職有些讓人難以理解。因為按照正常的理解,沒有老板的點頭認可,朱德宇是不可能接任董事長的。9個月前才接任董事長位置的他,卻在今年4月10日公告稱,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職務。
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管在任職期間需要遵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離職半年后,則可以不用遵守公司法的規定而隨意減持。
2010年11月4日深交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買賣本公司股票行為的通知》規定,新股上市后6個月內申報離職的高管,從申報離職之日起18個月內不得轉讓公司股份;從第7個月到第12個月之間離職的,則12個月內不得轉讓公司股份。朱德宇最早時出資574萬元就持有2.7%股份,按目前股價測算,已經增值到近6000萬元。
風波不斷,陰影尚未消散
除了獲利因素外,貝因美公司也是“地震”不斷,先是被審計出“偽高新”,并且需補繳2008年、2009年稅款5892.7萬元。這也是目前公開信息中上市公司高新資格“摻假”最嚴重、追繳補稅金額最高的案例。
去年9月29日,貝因美公告稱,根據《審計署關于浙江省國家稅務局2009年至2010年稅收征管情況的審計決定》(簡稱《審計決定》),審計署認定,貝因美在2008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時,前三年實際投入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
.65%;且申報的發明專利與其主要產品的核心技術不直接相關。
此外,貝因美現僅將補稅按會計差錯進行財務處理,尚未提及相關監管部門是否將對此進行處罰、公司高新技術資格是否已取消、若未取消會否對2011年復審造成影響等事項。
由于高新資格可為企業帶來10%的所得稅減免,一旦失去,將較大程度地影響貝因美往后三年的利潤水平。
此后這家曾自封為“內地最干凈的奶粉”生產商頻頻被爆奶粉現活蟲、存在雜質、不溶解、致寶寶“全身起紅疹”等質量問題。雖然質量風波還未完結,但貝因美產品照樣加入漲價潮,平均漲幅達14.83%。
目前貝因美股價自上市以來已經腰斬。截至上周五收盤,其股價為22.12元,距離20.31的歷史最低價只有一步之遙。對于貝因美,仍有不少券商研究員看好其后勢。理由不外乎三個方面:龍年搶生“龍寶寶”帶來市場對嬰兒出生率提高的預期,進而對嬰幼兒奶粉市場整體需求的上升比較樂觀;估值水平較低,以去年業績快報公布的E
PS1.06元計算,對應2011年PE22倍;去年在消化上市前渠道存貨、董事長突然辭職、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等負面信息影響下,面對外資的猛烈攻勢,經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業績處于近幾年低點。在預期行業增長的背景下,隨著公司團隊的逐漸穩定和負面信息干擾的消退,公司或將實現收入和利潤增速同比改善。
不過,在目前食品安全風波不斷和奶粉行業競爭壓力加劇的情況下,貝因美什么時候能走出這次風波的陰影,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