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基金公司熊市賬本曝光 七公司管理費超10億
    2012-04-05   作者:游敏常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對公募而言,這個冬天似乎太過漫長而寒冷。
      剛剛公布落幕的年報顯示,2011年基金行業累計虧損5004億元,虧損金額僅次于2008年。在千萬基民被迫吞下這一苦果之際,基金公司卻將288.63億管理費用輕松收入囊中。盡管情有可原,但這樣的結局無論如何令人唏噓。
      基金公司的日子其實并沒有想象中好過,數百億元的管理費蛋糕早被眾多中介機構盯上,光是銀行和券商便切掉其中的三分之一;而在收入和成本的雙重擠壓下,2011年基金公司盈利普降,龍頭華夏基金凈利潤也下滑超過三成,如何跨越這個寒冬成為擺在所有基金公司面前的一道共同難題。

      5004億元 基金史上第二虧損年

      揮別2009年的小牛市后,A股陷入持續未實現盈利的震蕩調整,公募基金也因此連續兩年未嘗勝績。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股債“雙熊”,以致整個行業除了貨幣型基金一枝獨秀外,其余各類型基金悉數淪陷,就連往年鮮嘗敗績的債券基金也被拖入虧損的泥沼。
      基金上周完整披露的年報忠實記錄了去年慘烈的戰況。根據天相投顧統計,2011年基金行業合計虧損5004億元,僅次于2008年的萬億巨虧。
      不出所料,股票倉位深重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成為去年的虧損大戶,全年分別折損3147億元、1523億元,光是這兩類基金便占據行業九成以上的損失,同時,債基、封基和QDII等品種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面對泥沙俱下的市場慘狀,唯有貨幣型基金獨善其身,成功實現年度正收益。根據Wind數據統計,該類基金2011年總共獲利57.98億元。此外,“小眾”產品保本型基金也勉強守住陣地,全年共取得利潤2563.1萬元。略顯遺憾的是,南方避險增值、南方恒元保本二期等6只保本型基金沒能守住底線,去年出現不同程度虧損。
      有分析人士坦言對這樣的結果并不感到意外。“去年年底業績出來時,行業虧損的命運已經注定。從某種程度上說,去年投資環境較2008年更差,當時股市雖然暴跌,但至少債市風光無限,2011年卻連債市也步入熊市。”北京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向新金融記者表示。
      行業哀鴻一片,64家基金公司無一幸免,均以虧損告終。龍頭老大華夏家業龐大,因此以絕對數額計算,該公司的損失也最為慘重。Wind數據顯示,去年該公司旗下基金共虧損436.84億元,高居行業榜首。
      向來笑傲牛熊市的“一哥”王亞偉也迫于無奈向持有人交上一份虧損的答卷,他操盤的兩只基金——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精選2011年分別虧損12.96億元和4.32億元,這也是王亞偉從業史上成績慘淡程度僅次于2008年的一年。
      在這份虧損榜單上,出現在“200億元”虧損名單上的還包括易方達、嘉實、廣發、大成和南方基金,另外還有12家基金公司全年虧損在100億元以上。
      不過,對基金公司來說,這5000多億的虧損只是停留在賬面上的數字而已,“旱澇保收”的行業慣例并未妨礙它們從中獲取巨額的管理費用,只是當基民被迫掏出真金白銀為這份虧損成績埋單時,卻別有一番滋味。
      Wind數據顯示,基金去年總共收取288.63億元管理費用,以可比數據來看,這一數字較2010年小幅下降4.51%。其中,“十億軍團”的數目與前年持平,華夏、嘉實、易方達、南方、廣發、博時和大成去年管理費收入繼續留在“十億軍團”之內。
      華夏基金雖以25.27億元的管理費用繼續領先于同行業,但與2010年相比已減少3.57億元,降幅超過一成。實際上,“十億軍團”其余成員去年管理費均較前年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尤以去年業績整體表現不俗的博時降幅最大,公司全年管理費用同比下降12.56%至11.6億元。
      新金融記者發現,個中原因或可追溯到該公司旗下博時價值增長基金創設的“價值增長線”。據了解,該基金契約規定,在基金單位資產凈值低于價值增長線期間,基金管理人將暫停收取基金管理費。因為這條“價值增長線”的存在,導致這位新科狀元空守著150億元的規模,2011年全年管理費收入卻顆粒無收。

      288.63億元 1/3交給銀行券商

      當然,選擇與基民“共患難”的基金僅在少數,多數基金在旱澇保收規定的“掩護”下頂著巨額虧損,照樣伸手向基民要錢。不過公平來說,這數百億元的管理費用并沒有悉數落入基金公司的口袋,趕來分食管理費這塊蛋糕的大有人在。在這條管理費“食物鏈條”上,就有著銀行、券商等一串長長的名單。
      眾所周知,而今各行各業的利潤都向銀行集中,基金公司也不例外。不少基金從業人士都曾向新金融記者抱怨,基金公司不過是為銀行打工,除了在新基金發行期到處拜訪銀行渠道以外,每年還必須向銀行“上供”大筆的尾隨傭金(即客戶維護費)。
      此言非虛。據統計,2011年64家基金公司總共向銀行派發46.97億元的尾隨傭金,較2010年提升2.06個百分點,而這部分資金占了全部管理費用收入的16.27%。
      華夏、易方達、嘉實、廣發基金等資產管理規模靠前的大公司仍然是銀行的大客戶,去年分別向其支付的尾隨傭金均超過2億元,分別為3.08億元、2.38億元、2.21億元、2.09億元,占各家公司管理費收入的比重為12.19%、14.99%和13.27%、15.5%,另外還有11家基金公司向銀行貢獻超過1億元尾隨傭金。
      部分小基金公司為在激烈的發行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甚至將過半收入管理費交予銀行,如浙商基金去年付出的客戶維護費用便占公司管理費收入的52%。
      而且,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次新基金公司,截至去年年底旗下僅有一只基金——浙商聚潮產業成長,該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規模不過7.62億元,全年管理費收入不到千萬,最終卻向銀行繳納500多萬的尾隨傭金。此外,新華、紐銀梅隆西部、摩根士丹利華鑫、富安達等4家中小型公司繳費比例也在三成以上。
      仔細分析,券商也在這條管理費食物鏈上占據了關鍵位置。盡管去年A股交投較為冷清,券商從基金處獲得分倉(即交易傭金)較前年縮減接近四分之一,但48.8億元總分倉收入在熊市中也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了。
      其中,大型投行繼續占據基金分倉中的優勢地位。新金融記者統計發現,申銀萬國、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2011年分別從基金處取得2.75億元、2.71億元、2.08億元、2.05億元分倉,只不過與2010年相比,上述券商的分倉所得均縮減了三成左右。
      去年股市債市攜手“入冬”,多數基金公司換手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交易傭金也隨之出現下降,只有摩根士丹利華鑫、華富、浦銀安盛、華商、信達澳銀和天弘等6家公司不降反升,其中摩根士丹利總傭金支出同比提升將近七成至2912.26萬元。
      新金融記者仔細分析后發現,這6家公司在股票交易上并沒有太大提升,只是加大了債券以及回購交易的力度。當然其中也有例外者,例如摩根士丹利華鑫2011年大幅增加了回購交易,全年交易金額達956.93億元,較前年提升了近9倍,而且股票交易金額也較2010年增加近七成。
      不過,摩根士丹利華鑫的總傭金大幅攀升或與該公司去年規模逆勢擴張有關。事實上,該公司2011年資產管理規模較前年提升近一成,此舉也導致該公司的管理費用隨之飆升超過五成,增幅僅次于華商基金和金鷹基金。

      6.67億元 華夏去年盈利下降超三成

      仔細分析,光是銀行和券商便切走三分之一的管理費收入蛋糕,剩下的三分之二還要被各類賬單分去,包括基金經理巨額的工資和獎金、昂貴的寫字樓租金等;而在成本和收入兩頭擠壓下,去年不少基金公司盈利已出現下滑。同時2012年年初資本市場初露崢嶸后很快偃旗息鼓,各家公司只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面對資本市場這股寒潮,就連老大華夏基金也頗感“受傷”。中信證券最新年報顯示,2011年華夏基金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超過三成,凈利潤從前年的10.06億元下滑至6.67億元,降幅達34%。
      為此,華夏基金今年年初不但全線下調人工薪資,并且打開了4只老基金的申購,還大刀闊斧地進行投研體系的人員調整。據悉,年初以來公司旗下9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出現變動,副總經理劉文動卸任華夏盛世、華夏優勢和華夏增長3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職,宣告脫離“一線”專抓投研。
      龍頭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公司自不待言。記者查閱多家基金公司股東年報發現,有可查數據的14家基金公司中,除了建信基金(微博)、招商基金、金鷹基金、國海富蘭克林等少數公司外,其余10家公司盈利均有所下滑,其中東方基金更由盈轉虧,交銀施羅德的盈利也較2010年下滑近45%。
      缺乏品牌和市場的新基金公司更是度日維艱。去年6月份才成立的財通基金,半年時間便“燒掉”6384萬元,今年2月份,其股東被迫再次注資1億將注資資本金增加至2億。去年剛成立的上海某基金公司副總也向新金融記者感慨道,現在市道不好,日子實在不好過,公司董事會已向股東提議增加一個多億的注冊資本金。股權剛剛易主的金元惠理基金公司(原金元比聯)的新任外方股東惠理集團副行政總裁謝偉明近日也公開表示,將根據公司實際需要考慮股東注資事宜。
      綜上,行業整體盈利下滑,中小基金公司掙扎求生,卻依然抵擋不住市場開設新基金公司的熱情。據悉,第71家基金公司華宸未來基金管理公司已拿到準生證,業內人士判斷,近年隨著管理層監管思路的變化,基金公司也在急遽擴容中,未來行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淘汰賽即將開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嘉實基金去年巨虧274億元 狂攬管理費18億 2012-04-05
    · 64家基金公司去年巨虧5004億 管理費用達288.6億 2012-03-30
    · 廣發基金去年虧損258億 管理費入賬13億 2012-03-29
    · 管理費渠道過半 基金淪為打工仔 2012-03-27
    · 首批217只基金年報:虧損856億 管理費53億 2012-03-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1000部羞羞禁止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最近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欧美性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免费一级毛片在级播放| 91精品视品在线播放|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免费视频专区一国产盗摄|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文轩探花高冷短发|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手交| 内地女星风流艳史肉之|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本子库全彩时间暂停|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很黄很污的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AVJUST麻豆|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美女开嫩苞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香蕉视频直播| 好紧好爽欲yy18p|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 乱色美www女麻豆|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 国产人va在线| 99久久中文字幕伊人| 强行扒开双腿猛烈进入 |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