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望能夠繁榮地方經濟、解決企業融資難的鄭州市投資擔保行業,上演了“播下龍種,生出跳蚤”的鬧劇,使得金融生態相當脆弱,期待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鄭州,非法集資問題嚴重。
缺乏有效監管 公司趁機違法攬儲
根據國家多個部委聯合出臺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融資性擔保公司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實施屬地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轄區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準入、退出、日常監管和風險處置”。
但是,河南省投資擔保公司的審批機關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于審批成立的投資擔保公司背離主業、高息攬儲、直接投資的違規違法行為,缺乏有效監管。而有能力實施日常動態監管的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卻沒有被賦予監管職責,導致投資擔保行業違規行為難以及時暴露。
河南省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說,投資擔保公司性質上屬于準金融機構,必須嚴格納入日常動態監管,才能保證合法操作,及時發現不良苗頭和違規現象,不至于發生大范圍金融風險。
據鄭州市有關部門統計,鄭州市現有的投資擔保公司多數成立于2009年以后。此后幾年間,鄭州市投資擔保公司的理財宣傳隨處可見,電視、報紙經常有宣傳廣告,街道十字路口、大型寫字樓廣場都有人發放理財宣傳單,甚至三電動車、老年代步車上,修鎖、修自行車的攤位邊上,都有投資擔保公司的廣告。
實際上,鄭州市投資擔保公司非法集資總額究竟有多少,至今仍然是難以破解的謎團。但是,記者初步調查統計:僅歐陸、煜鑫泰、華大、華夏蓉坤、寶銀、大河、圣沃、光大偉業、三六九、長鑫、華珠、誠通、挺晟、金昌和中納等15家投資擔保公司,集資總額約50億元。
企業轉移資產兌付緩慢
鄭州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清理整頓規范工作領導小組,抽調人員成立工作組,對擔保機構突出重點,分包排查,化解矛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工作組在促使企業兌付儲戶本金方面進展緩慢,整體形勢依然嚴峻,隱患較多。
鄭州市各區縣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組和指揮部,抽調大量人員,對投資擔保公司摸底排查。但是,許多儲戶反映,他們到鄭州市有關部門和政府工作組了解處理進度和效果,工作組人員只是勸說他們回家耐心等待結果,不要采取過激行為。
袁三水是河南兆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儲戶,從去年10月份開始,擔保公司已經拒絕兌付本息。她說:“我們向鄭州市政府反映了一次又一次,工作組換了一撥又一撥,但是公安機關就是不立案,老板趁機轉移資產。我們對工作組已經很失望了。”
袁三水說:“我們給工作組領導打通電話后,聽說我們是反映投資擔保公司的事,立即就說我們打錯了。再打就關機了。工作組進駐這么長時間,我們沒有看到多少工作成效,我們儲戶的錢還是沒有要回來。”
鄭州市民丁丙把自己準備做手術的7萬元錢,投入到投資擔保公司后,至今沒有兌付。丁丙說:“公司是政府部門批準成立的,出事后公安機關又不立案。一些有能力兌付儲戶本息的投資擔保公司,看到政府部門對此事的態度和工作力度,就趁機轉移資產,隱藏逃跑,最終受損失的還是我們這些散戶。”
應對措施何時“發力”?
鄭州市政府已經向每一個存在風險的投資擔保公司派駐了工作組,但是擔保公司多數不愿配合,導致工作組難以全面真實了解公司財產狀況、資金流向和公司結構。
金水區擔保行業規范管理工作指揮部表示,一些投資擔保公司法人代表拒不配合,不愿提供理財客戶人數、投資具體去向。調查遇到諸多困難。比如,要求銀行查詢賬務、投資項目出具憑證等均需要出示相關執法文書;銀行調取資金明細、賬單、交易憑證等,工作量很大,而且處理這些賬單、明細都需要專業人員。
許多工作組在調查中發現,投資擔保公司的法人和高管已經將部分甚至全部資產轉移,有的公司實際控制人經常變換手機號,工作組只能通過其身邊人員了解情況。
許多工作組都向市政府表達了應該對一些投資擔保公司盡快立案查處的建議。截至去年底,鄭州市公安部門針對投資擔保公司非法集資僅立案偵查十余起,涉及資金約41億元。
鄭州市民佟雨將自己多年積蓄的15萬元投入到一家投資擔保公司后,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公司老板。佟雨說:“我們儲戶調查過,這家投資擔保公司有能力償還我們的錢,就是故意耍賴,趁機轉資產。我們沒有辦法,只能去報案,但是公安部門就是不立案。其他一些投資擔保公司看到這種情況,也開始耍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