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是一個非常重視海洋生態和海洋環境的國家,在海洋環保上走在世界前列,其高度完善的水資源保護機制和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對污水處理系統實行了現代化的科學改造,幾乎消除了污染海洋的廢物排放,并對海洋水質進行精密監測,海洋環境顯著改善,再現碧水藍天的童話王國美麗形象。 歷史上造成丹麥周邊海域污染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工業、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水。為了凈化海洋環境,丹麥政府嚴格限制向海洋排放污水,在1987年制定首個《水資源管理計劃》,之后多次更新和修正。自1987年實行《水資源管理計劃》以來,已減少向海洋排放7萬噸氮。2011年12月生效的最新《水資源管理計劃》把丹麥的水域分為23個子區域,針對各個水域的特點,設立了單獨的排放管理目標,由地方政府具體執行,以保證丹麥到2015年進一步減少9000噸氮排放量,丹麥所有水域都達到理想的生態平衡狀態。 丹麥環境大臣埃達·奧肯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治理海洋污染需要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達成廣泛共識。丹麥在治理海洋污染方面有著很好的經驗,我們從立法上進行保障,實時對海洋水質的有效監測。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加強國際合作,嚴格限制并力求杜絕海上航運對海洋的污染。” 污水的綜合治理對于凈化海洋環境至關重要。在上世紀70年代,和世界上其他所有城市的工業化過程一樣,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城市污水經過下水道被直接排放到海港中,海水受到嚴重污染,在哥本哈根的海邊游泳曾經被視為高危行為,無異于慢性自殺。為了解決這一環境難題,丹麥政府痛下決心,投巨資建設了覆蓋哥本哈根全城的現代化污水處理系統。丹麥在1976年建成第一個污水處理廠,目前全國已有約1000家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境內所有污水都經過物理、生物和化學等多種方式凈化后,返流回大自然。 此外,丹麥還加強了對城市排水系統的規劃。以哥本哈根為例,由于氣候濕潤,水資源豐富,市政當局精心設計建造了發達的城市排水網,對雨水進行分流,加強暴雨時的水系管理和調度,降低了城市暴雨積水污染海港的危險。根據哥本哈根市政府2009年的統計數據,1996年排入哥本哈根海港的污水和雨水流量是160萬立方米,到2009年,這一數據大幅下降了75%,為40萬立方米。經過系統的治理和長期不懈的努力,哥本哈根海港的水質得到大幅提升,海洋生態得到恢復和發展,海水的清潔度和純凈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貝殼、魚蝦、海藻和海蜇等對環境敏感的海洋生物在城市海灘和港口隨處可見,讓人感覺像是在遠離人類的大自然的海邊漫步。 哥本哈根市政府在2002年將治理好的“冰島碼頭”交還給市民,開放為一個天然海港公共浴場,原來碼頭附近破舊的工業區被改造為一片藍色基調的公眾休閑區域,周圍咖啡館和藝術畫廊林立,成為節假日哥本哈根市民最愛去的親水寶地。現在,哥本哈根市政府已經開放了4個這樣的公共海港浴場。海港浴場設有自動監測設施,監測和計算海港的微生物水平和水質標準,并在網上實時發布。哥本哈根市民可以在線查看測量結果和指數預報,以確定在海港游泳是否安全以及何時下水最舒適最健康。 哥本哈根海港浴場的成功發展使得原來一片片破舊的工業區獲得了新生,成為城市最受歡迎的去處,同時還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為城市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哥本哈根市還大力投資興建通往海港浴場的公共交通、配套服務設施,帶動周邊基礎設施和旅游、文化和休閑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城市活力與投資潛力。“海港浴場”現在已成為哥本哈根引人入勝的新地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例證,提升了哥本哈根的國際知名度、環保魅力和旅游吸引力。 (作者單位: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