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很多時間啊!”做著配送買賣的老同學鄭薰(化名)開著他新買的車帶著我體驗正式通車沒多久的合肥一環路。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個人,那么交通就是擔負著運輸重任的循環系統。“這‘暢通一環’是2011年11月下旬通車的,全程是沒有紅燈的,以前進市中心送一趟貨需要40分鐘左右,現在也就20分鐘左右,方便多了。”自己創業做買賣的鄭薰很是興奮地介紹說,再過一段時間,整個合肥市“暢通一環”的燈飾亮化還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到時,晚上開車出門經過“暢通一環”不僅速度快,而且沿途風景還能大飽眼福。據了解,2009年初合肥就斥資2000萬元對一環路沿線14座已建橋梁進行了統一亮化,就給在合肥舉辦的第四屆中博會增色不少。“暢通一環可以說是合肥的標志性工程,剛開通的時候我還拍了一組照片記錄下來了。”鄭薰又給我看他拍的照片。照片里的合肥已然不是我印象中的雜亂的小路,網絡式的交通布局鏈接了城市的各個角落。 “明光路、合裕路與一環路交口開始,在暢通的情況下試驗行車,7分鐘即到達大興鎮政府,而此前開車少則需要40多分鐘。”鄭薰介紹說,裕溪路高架為例,六‘Y’形立交橋處,根據設計每條路均可向其他兩路輸送分流,形成環形交通疏導優勢。裕溪路高架的通車,將合肥市東部片區、馬鞍山路高架、長江東路等連接起來,實現和增強了由暢通一環向周邊分散車流的功能。暢通一環和往東去的裕溪路高架及往南去的馬鞍山路高架連接起來,可以說使得合肥東部片區進入了高架時代,加上以后的銅陵路高架,使合肥從平面高架進入立體高架時代。 每天,合肥市3000多輛公交車穿梭在各自線路,日均運送171.5萬人次;每天,合肥市8395臺出租車穿行在大街小巷,為60多萬人次旅客提供周到服務;每天,還有一輛輛客運班車行進在城市和村落間,把人們送達目的地。 事實上,城市的布局與建設并不局限于“暢通一環”,在這項工程推進的同時,沿線還改造新建了一批過街人行天橋,包括周谷堆人行天橋、大通路人行天橋等。據說,2012年,計劃建成鐵路樞紐南環線及高鐵南站、合蚌客專、新橋機場、巢湖船閘、裕溪船閘、中派河碼頭等工程,合福鐵路具備鋪軌條件,完成合馬路(肥東段)、合白路建設,開工合六路、合馬路(巢湖段)、店埠河航道和合裕航道整治等工程。除全面開工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工程外,還要加快推進南北高架一號線濱湖段、銅陵路高架、徽州大道與高鐵南站銜接、高鐵片區路網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阜陽北路高架、勝利路暢通工程、潛山路、望江西路、南淝河路、巢湖南路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 一環的暢通只是一個開始。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重點工程;繼續完善城市骨干路網,改善交通環境;繼續加強微循環交通改造,方便百姓出行……已經延續了幾年的大建設,在2012年還將掀起一輪高潮。據說,合肥市的二環也將進行暢通改造,中環也將提升通行能力,再聯通上合肥市的各大高架橋、立交橋,最終構成一個快速通道的互聯網絡。 公路交通的規劃建設只是合肥大建設計劃的一部分,鄭薰激動地告訴我未來城市建設的規劃,“看新聞說,建議稿表示2012年合肥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建議計劃共分為綜合交通、環境綜合整治、園林綠化、水氣熱公交等公用事業、文教體衛等公益性項目、保障性住房及復建點、市政基礎設施維護、土地復墾和新農村建設等八大類工程,共1000多項,今年將續建(含2011年年底前計劃開工)項目共407項,新建項目共761項,當年計劃完成投資418.3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