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過年在家待了四天,今天又要回新疆了。”山東省茌平縣陶橋村村民陶樹星略顯失落的說,“三六九往外走,今天是初三,孩子也想早回去抓緊時間多跑幾趟車。” 陶樹星一邊說著,一邊拿手里的煙頭去點掛在梯子邊的鞭炮。“在外面打工的都在趕時間,今天周邊莊戶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都是家里有人要出門(打工)。” 陶樹星的大兒子在新疆跑運輸,據他透露,這是最近四年里,大兒子惟一一次回家過年。而前幾年剛剛出嫁的小女兒,也和自己的丈夫一直在上海務工,一年只能回來一兩次。 為了增加一些生氣,陶樹星一直將自己的外孫子留在自己身邊。“現在孩子小,可以跟我幾年,等到了上學年齡,也得跟他媽去上海念書。”陶樹星一臉的無奈。“這也沒辦法,不能總守在老家,人往高處走嘛。” 像陶樹星一樣失落的家庭不在少數。每年臨近春節,在農村地區,家人最大的期盼莫過于子女能夠陪著一起過年。所以,春節往往會掏空大城市。當然,也會使一些一直很安靜的小村莊陡然紅火起來。不過,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空巢便又成了不少村子的主旋律,失落也便會爬上許多老人的臉頰。 甚至有一些家庭,過年都難得相聚。小李村60歲的村民李金貴和老伴同樣有兩個孩子,一個在鐵路系統工作,一個在上海打工。“往年春節,至少有一個孩子回來,今年他們都在堅守崗位,一個也沒有回來,現在想見見孫子都難。” 李金貴說,“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們一個個從外地趕回來過年,我們心里也是空空的。孩子們也都想接我們去城里過年,但考慮到老伴身體不好,也就沒有去成。好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小兒子給家里買了一臺電腦并開通了網絡,我們現在也學會了通過視頻和孩子們聊天,經常看看他們的樣子,也算過了個團圓年。” 在茌平縣,許多村子都會面臨這樣的空巢問題。不少村子平時幾乎沒有“完整無缺”的家庭,大部分的青壯年都常年外出務工,留下年邁的父母看門護院,除了要替下一輩照看幼小的孩子外,還擔負著農業生產的重任。 位于徒駭河岸邊的郎莊村是一個擁有6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據村民孫立龍介紹,這幾年村子里沒有了往常的熱鬧景象,常年在家居住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郎莊空巢情況還算比較樂觀,因為村莊周圍也有幾家規模不小的企業,可以吸收一些當地的勞動力就業。但是畢竟有限,加上收入并不高,往外走的年輕人還是越來越多。” 位于茌新河東岸的白莊村現在可以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邊幾乎全是老房子。走進一條胡同,令記者詫異的是,竟然全是荒廢掉的宅子。而南邊的一些新房子也未見多少生氣:很多家庭都是祖孫兩代人留在家里,老人包攬所有農活和家務,孩童出去上學;年輕勞動力幾乎都外出打工,一年只回一兩次。還有一部分家庭的子女因事業有成搬遷到城鎮工作,父母卻仍選擇在農村居住。 村民白吉祥說,“宅基地是越來越多,老房子荒著,新房子建著,可村里常住人口卻是越來越少。這兩年出去打工的年輕人多,大家腰包都鼓起來了,很多人都在城里買了房子,留下來的都是些老人了。曾經熱鬧一時的村莊,如今只在春節期間才喧囂起來,很多人家里只在春節才會全家團聚。” 村民白寧說,“這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物價上漲,農村生活水平開始跟不上了,想要生活質量有所改善,只能外出打工。大家看到有人在外面賺了錢,也都開始紛紛出去。時間長了,在城里買房子的越來越多,村里的空巢也就隨之增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