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番穩物價、防通脹的調控措施下,2011年8月份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幅不斷回落。多數專家分析認為,2012年我國物價總水平上漲壓力明顯降低,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預計在4%左右。但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國內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今年抗通脹穩物價的工作不可松懈。
CPI漲幅普遍預期走低
2011年11月,CPI同比上漲4.2%,延續了前幾個月的回落趨勢,并創下14個月以來的新低。但近期各地蔬菜等食品價格再度呈現上漲趨勢,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5日,重點監測的18種蔬菜價格已連續七周上漲,不少民眾開始擔憂物價快速上漲是否會卷土重來。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CPI漲幅同比已經連續回落,表明前期物價調控政策正在明顯起效,通貨膨脹壓力正在逐步緩解。雖然近期由于春節假日及季節性等因素的影響,不排除近一兩個月CPI同比可能還會小幅走高,但并不會改變CPI同比總體趨于下行的態勢,預計12月份CPI同比增幅為4%左右。
對于全年的物價走勢,大部分專家和機構預測,今年CPI總體漲幅將繼續走低。中國銀行近日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季報預測,2012年我國GDP增長8.8%左右,CPI上漲3.5%左右。報告指出:“隨著經濟景氣回落、食品價格高位回落和輸入性通脹的減緩,2012年物價漲幅將明顯放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考慮到前期對CPI推升作用明顯的豬肉等食品價格漲幅開始回落,近期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前期國內貨幣政策收緊后的滯后效應正在繼續發揮作用等因素,預計2012年CPI同比漲幅將在3%左右。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翹尾因素正逐步消失,今年的貨幣政策也將保持穩健,預計今年物價總體水平將保持下行狀態,月度之間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波動,但總體CPI漲幅將維持在4%左右。”
搜狐財經網的一項針對經濟學者的調查顯示,有13.79%的學者認為2012年的CPI增幅會在3%以下;34.48%的學者認為是3%至4%;31.03%的學者認為4%至5%。
“總體而言,2012年通貨膨脹不會成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边B平說。
大宗商品走勢有喜有憂
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影響,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速已由7月份的7.5%,回落至11月份的2.7%。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預計2011年12月PPI漲幅繼續大幅下跌至1.8%左右。
增速繼續下行的PPI有利于今年物價的穩定,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直接關系到PPI走勢。業內專家認為,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短期難以徹底解決和美國經濟發展乏力影響,今年各國對大宗商品需求將受到抑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石油、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下降。
野村證券分析認為,預計美國經濟增長率將下降至2%以下,歐元區經濟將出現負增長。卓創資訊分析師呂斌說,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已成定局,受此影響,上半年大宗商品平均價格總體較2011年均價下滑5%至8%。
反映大宗商品今后幾個月走勢的路透CRB指數,近期一直處于下行通道中,目前已跌至約550點,相比2011年4月份的691點高位,明顯回落。
但一些專家認為,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中國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季報指出,隨著歐債風險進一步加劇和全球經濟保持低迷,全球央行開始聯手釋放流動性,以及未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出臺還將刺激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高位震蕩格局。
呂斌認為,中東局勢目前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進一步惡化,將會對石油供應產生嚴重不利影響,從而導致石油價格大幅上漲,這也是今年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不穩定因素。
莊健則表示,近年來,我國資源價格扭曲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改變,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通脹壓力緩解的情況下,國內很可能會趁機推動煤炭、電力等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穩定物價還需練好內功
雖然短期物價上漲壓力減少,但業內專家認為,長期來看由于新興經濟體發展的旺盛需求,國際資源類產品價格仍有上漲壓力,加之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趨勢明顯和農副產品價格不時大幅波動,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仍不能放松警惕。
連平認為,從中長期看,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結構轉換導致勞動力成本提升、資源品價格改革帶來資源品價格上漲以及城市化進程使得土地面積減少等因素,都將推動物價水平上漲,對此宏觀政策仍應保持密切關注和實施必要調控,尤其是在供求關系調節和流通環節的治理上不應松懈。
勞動力成本上漲仍將是促成我國物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認為,目前農村富余勞動力不斷減少,各地區和行業對勞動力的競爭日漸激烈,預計今年東部中小企業仍將面臨較大用工壓力,提高工資水平以吸引工人難以避免。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說:“隨著人們對住房、教育和醫療等消費需求的增加,勞動者對工資增長的訴求已是多數企業都面臨的一個難題,而工資上漲最終將傳導至消費品價格上!
不少專家認為,為應對資源、勞動力緊缺帶來的物價上漲壓力,一定要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力度,改變粗放發展模式,在經濟發展中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創新能力,從而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并緩解勞動力工資上漲對物價的影響。
去年以來,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是造成物價不穩的重要因素之一。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認為,農產品價格“過山車”行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當前農產品種植缺乏有效信息溝通,各環節脫節嚴重造成的。各地區農業主管部門需要對當地的農產品種植進行合理指導,科學布局,盡早建立市場信息公開平臺,使市場信息與種植情況形成有效對接。
此外,一些專家還認為,目前我國樓市價格已出現下跌態勢,但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回調,及積累已久的剛性需求釋放,房價反彈的可能并沒有消除,限購等房地產調控措施仍不能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