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下稱“天交所”)終于低下了它一直高昂的頭。
據《第一財經日報》向部分交易商了解,天交所的旗艦產品也是備受爭議的“天通金”從昨日起“只能平倉不能建倉,恢復時間另行通知”。據知情人士稱,天交所已經暫停了黃金新開戶業務,并要求自即日起所有新開戶客戶必須簽署有關暫停黃金開戶業務的告知函,而白銀、鉑金等現貨交易暫未受到影響。
從倨傲到屈服,轉變的時間是一個半月。
11月11日,國務院“38號文”明確指出除了國務院批準的交易場所之外,禁止開展集合競價、份額拆細和連續交易,禁止做市商制度等。該政策出臺后,頂著“濱海新區先行先試”光環的天交所仍然一如往常,博弈天平未明確之前,讓已經具有民營色彩的交易所靜觀其變。
直到27日晚間,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黃金交易所或從事黃金交易平臺管理的通知》(下稱“301號文”),明確除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外,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設立黃金交易所,或者黃金交易平臺。
不等地方政府自律式的檢討和整改方案出臺,中央部委已經再度出手,傳達出更強烈的監管信號。
各方博弈
冰凍三次,非一日之寒。各地大大小小超過300家的各類交易所之所以能成氣候,與地方上希望發展金融業的政績追求不無關系。然而這些交易所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在“金融創新”的外衣之下,偏離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以天交所的“天通金”為例,取得交易所會員資格的交易商在各地廣泛發展代理商,以黃金持續上漲等宣傳吸引本來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參與炒金,代理商、交易所會員則分食其中來自于高昂手續費和對手盤的巨大利潤。
正是以天交所的“天通金”為代表的黃金遠期交易,各類大宗商品的變相期貨交易,以及文物份額化交易等愈演愈烈的交易所亂象,促使中央決心治理整頓,維護金融安全和地方穩定。
此前國務院下發的“38號文”非常明確,證監會牽頭協調,協助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切實做好清理整頓交易場所和規范市場秩序的各項工作,并在今年12月底之前上報清理整頓方案。然而本報記者了解到,負責自查和上報清理整頓方案的各地金融辦存在觀望態度,截至記者發稿前,一些主要省市的金融辦并未上報方案,或者上報的方案并無新意,除了表示響應國務院政策之外,并沒有實質性的具體落實辦法。
本報記者從北京市金融局方面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區的整改方案仍未上交,還在起草。相關人士表示,方案將會如期上報,但不會針對具體某個交易所出臺細則。
熟悉天津交易所清理整頓工作的一位人士則表示,目前已經按照國務院文件的要求啟動自查,整改方案已經報備國務院。“內容方面沒有太新的東西,而且只是一個整體的方案,還沒有落實到的比如說商品交易所、金融交易所或者文交所該怎么整頓的層面。”
整頓決心
“央行的這個文件(301號文)應該是給地方上還抱著僥幸心理的人當頭一棒。指望上面是雷聲大雨點小,走過場是沒有希望的了。”北京一位產權交易所資深人士對記者說。他認為國務院“38號文”涉及到產權交易所的內容很少,況且脫胎于國資系統的各地產權交易所還是比較規范的,仍然是主要服務于國有企業的改制和股份流轉;但是那些過于“創新”的交易所則需要徹底的整改。
也有專業人士稱,由于黃金不同于一般的貴金屬和普通的大宗商品,具有貨幣功能,并且牽涉到國家的戰略性金融安全,因此央行在清理整頓黃金交易所和交易平臺問題上十分堅決,除了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之外,堅決不允許其他形式的黃金交易存在。
接近證監會的一位人士則對記者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可能就各類大宗商品的非法期貨交易下發專門的通知,明確取締進行此類交易的交易場所。
“在地方上存在利益關系和觀望態度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各地自我檢查和自我整改,顯然力度不夠。”上述人士稱,他預計各部委將陸續出臺約束性和指向性更強的通知,不斷“敲打”地方政府切實落實國務院的既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