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SDN、天涯社區、開心網、人人網等多家國內知名網站的用戶數據庫遭黑客入侵,大量用戶的網絡賬號和密碼泄露。360官方微博稱,目前已有超過5000萬用戶的賬戶和密碼在網上公開擴散。另有報道稱,“互聯網泄密門”已開始波及京東商城、美團網等電子商務、團購網站。
有網民認為,用戶信息泄露事件為網絡信息安全敲響了警鐘,一方面顯示出防范黑客技術上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網站對用戶信息管理的不重視。應盡快完善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建設,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網絡安全擔憂加劇
不少網民認為,隨著各大網站被相繼“攻破”,一場互聯網年末恐慌恐怕會如多米諾骨牌般迅速傳導,全民修改密碼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署名“太泰”的微博表示,網絡時代,卻如此不安全,想想都怕,況且看到那些宣稱包含用戶賬號和密碼等信息的文檔被頻繁轉發和下載,怎能不令人擔憂呢?
網民們的集體憂慮,讓十余家“密碼外泄”查詢網站流量暴漲。署名“阿里熊”的微博轉發了一家查詢網站的首頁內容,讓擔憂情緒更加突出:“即使在這沒有查到,也不意味著你的賬號安全,因為我們的數據庫并不一定是最全的。”
也有網民稱,網站密碼庫的泄露在技術圈子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許多網站的用戶數據其實早就被泄露,但一般民眾并不知曉,而相關網站為了維護商譽與商業利益,也不會主動坦誠自己曾經遭遇黑客攻擊。
還有網民擔心微博實名制、鐵路網上實名售票等形式會讓用戶信息安全更加難以保障。署名“倉刀意”的微博認為,由于網站用戶和身份資料緊密捆綁,使網民信息泄露的風險大增。如何嚴格保密,將是網絡實名制不得不面臨的考驗。韓國也曾主導推行過網絡實名制,但最終受挫,導火索正是源于一起數千萬用戶個人真實信息泄露事件。
網站“重吸引輕保護”是禍首
有網民指出,當前用戶信息泄露愈演愈烈,一些黑客甚至以此牟利,形成了一條從盜取到分銷再到獲利的灰色產業鏈。
網民“夏天”表示,目前黑客行業最賺錢的營生主要有安放木馬、設置釣魚網站和盜取數據庫信息三種,其中,市場上對于數據庫信息的需求更多。黑客利用網站服務器的安全漏洞入侵網站,盜取用戶數據庫等信息,然后私下傳播、倒賣,價格非常昂貴,一個包含有百萬名游戲玩家用戶信息的資料包,可以被賣到百萬元的高價。
網民“石曉虹”表示,除了攻擊網站的黑客外,明文密碼也是誘因之一。不加密的密碼是最不安全的數據保存方式,一旦數據庫泄露,黑客就可直接掌握所有的賬號和密碼信息,肆無忌憚地盜取用戶權益。
更多的網民認為,這次事件發生在服務器端,之所以會涉及如此眾多用戶資料,更根本的原因是部分網站對于用戶賬號“重吸引輕保護”的態度。它們對于信息保護的冷漠以及防御意識的薄弱,助長了黑客對用戶數據庫的“熱情”。
署名“天譚”的微博認為,目前網站多以擴充注冊用戶數為第一要務,而在信息安全保護上卻“偷工減料”。建立自己的安全運營維護團隊資金投入量很大,很多網站幾乎都是不設防。
完善法規以明確各方責任
有網民表示,應以經濟手段來打擊黑客,徹底掐斷用戶信息買賣黑市渠道。更多的網民認為,這次事件凸顯出個人信息時代法規的缺失,并建議政府盡快立法,從權利保護、責任認定、責任追究和法律保障上對個人信息予以保護,將個人、網站和監管機構所應承擔的責任、義務厘清。
網民“道軟米”表示,陷入其中的CSDN、天涯等網站在道了一聲歉后就此緘默,可是數據是從網站泄露出去的,它們應承擔責任,并進行一定的賠償,但問題是我們拿不出相關證據和法律條文作支撐,目前法律對于普通用戶的信息安全保護還是一片空白。在當前網絡信息安全愈加嚴峻的形勢下,亟待完善相關法律,加大對網絡信息安全建設的投入。
署名“信海光”的博客認為,要在該事件中實施正義,偷竊信息的黑客應是主要究責對象,網站也應在硬件防火墻、入侵檢測、權限審核、監控管理等方面多管齊下。但是,盡管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前提仍是完善相關法規,明確各方保護互聯網個人信息的責任。用法律逼迫網站安全技術升級,同時也應讓那些不負責任的網站,依法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