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總量將超過1500億元
|
|
|
2011-12-27 作者:記者 蔡穎/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26日,中國債券網信息顯示,中國工商銀行將于12月29日起發行兩品種總計500億元固息次級債,補充附屬資本;長沙銀行也將于29日發行規模為人民幣13億元次級債。就在不久前,光大銀行宣布將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70億元的次級債,與此同時,12月至今,杭州銀行、贛州銀行、遼陽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這些城商行就開始排隊發行8億元、5億元、6億元、10億元次級債。 據統計,2011年以來僅五大國有銀行次級債發行規模已達到1660億元。10月份,浦發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發行了184億元和260億元的次級債;11月份,建設銀行、盛京銀行、東亞銀行、南京銀行和浙商銀行相繼發行次級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400億元、9億元、30億元、45億元和32.5億元,發行速度明顯加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次級債發行不超凈資本25%的規定,南京銀行則一次性將次級債額度用盡,這意味著該行未來的融資渠道收窄。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羅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10月、11月兩個月,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規模達到了898億元,加之12月當前的發債規模,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總量將超過1500億元。” 2011年,一方面A股市場不振,另一方面相對于股權融資而言,銀行發債融資對A股市場沒有直接影響,因此發行次級債補充資本成為商業銀行再融資首選。但是,銀行扎堆發債、銀行間流動性相對緊張,導致銀行發債資金成本增大,“與去年平均4.5%的票面利率相比,今年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次級債票面年利率均超5%。”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分析稱。 按照銀行業新監管標準,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于11.5%和10.5%,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和8.5%,而現行規則為資本充足率8%,核心資本充足率4%。 盡管銀監會將除了杠桿率外的資本充足率、撥貸比和流動性指標這三項監管新工具推遲執行,但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我國銀行業的收入結構始終依賴存貸差,近兩年,信貸規模高速擴張導致其資本消耗急劇加快,同時,經營利潤增速明顯滯后于風險資產規模的增速,在資本監管趨嚴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不得不大“補血”,對于銀行而言,次級債作為一種長期資金對其改善資產負債結構的效用相對較大。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