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日前,中國證監會通報了6起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詳情,其中包括被稱為中國股市“最大規模證券操縱案”的中恒信操縱證券市場案。
網民認為,股市操縱行為置絕大多數投資者利益于不顧,是一種資本市場上的掠奪。打擊股市操縱,需要新的法律法規,也需要監管的持之以恒,嚴懲違法違規者,才能重塑市場信心。
股市操縱形同掠奪
網民“三顆松”說,股市操縱行為是以損害多數人利益為代價,為少數人換取不義之財,是一種資本市場上的掠奪,也是對普通投資者的侵害。
網民“財富小獵手”說,上市公司對信息披露的操縱,機構大戶的肆意炒作,都對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我們的市場必須是一個規范的市場,讓每一個投資者都能夠贏得明白,輸得服氣。
署名“葉檀”的博客文章說,到目前為止,中國證券市場的內幕交易、忽視投資者利益的頑疾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以至于新一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內幕交易,而他所遇到的阻力甚至比前任更大,因為既得利益群體更龐大。郭樹清的整治內幕交易如果不想成為茶杯里的風暴,就必須抓住牛鼻子。改變圈錢市,要改變的是權貴市場與信托市場的格局。
低違法成本助燃不法氣焰
網民還指出,股評市場的混亂現狀使一些意欲中飽私囊的相關人員成了股市操縱行為的吹鼓手。
署名“董少鵬”的博客文章說,要明確自己的資本市場文化建設框架,防止簡單跟隨,防止自己的市場別人說了算。要改變股評市場和財經輿論市場混亂的現狀。部分監管職責沒有到位,導致了市場信息傳導混亂,增加了資本市場發展的成本,對國民經濟發展不利。散戶的投資損失在一定程度上與監管者信息傳遞不足有關。
網民“老民向左”說,按照規定,只有具備了股市分析師身份,才有資格在報紙、電視等公共媒體上從事股市分析。市場操縱者之所以不惜重金買通證券分析師,就是看重了他們身上披著的“分析師”這件鍍金外衣。
還有網民認為,對股市操縱的處罰太輕也成為推波助瀾的因素。署名“宏皓”的博客文章說,因為監管的缺失和很低的違法成本,投資者的利益屢屢受損,信心幾近冰點。因此,必須通過重大制度突破,恢復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真正從制度層面捍衛投資者利益,是監管層不得不做出選擇的選擇題。
網民“劉曉明”也說,對于內幕交易者的處罰,僅僅是沒收違法所得并且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而沒有違法所得或者是違法所得不足3萬元的,處以3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這一處罰力度過輕,不足以在法律上給予違法者相應的制裁。
監管貴在堅持
署名“董少鵬”的博客文章說,股市需要新政,關鍵是針對性地打擊價格操縱,包括一級市場的價格操縱。另外,還要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和熱情。此外,夸大監管風暴不妥,監管應當是持續不斷的,不是今天集中打一下,明天就可以松懈。監管也不是把水弄成蒸餾水,而是維護正常秩序。董少鵬還強調,現在提股市新政,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我不贊成推倒重來。
署名“宏皓”的博客文章說,中國的資本市場只有在分紅、退市、監管等層面真正為投資者構筑起利益保護的制度之墻,才能真正改變圈錢市的本質,恢復投資者的信任和信心。
署名“葉檀”的博客文章說,在整治內幕交易方面,所有的受損投資者業已達成共識,這是一股勢力極大的正義力量,整合這股力量,清查內幕交易背后的具體操縱手段等,對日后的戰役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另一方面,要建立案例機制,通過一個個案例為后來的制度建設立下根基,使后續的處理有充分的事實與邏輯依據。最后,對于內部的權力者要建立責權利相關的機制,發審委掌握擬上市公司生殺大權,卻不必對公司業績變臉負責,這是不可思議的責權利不平等;詢價機構絕大部分報價屬于無效報價,同樣屬于可怕的失職行為;證監會的制度允許這樣的現象存在,是對權力尋租的有意放縱。因此,郭樹清上臺之后,厘清制度建立責權利對等機制,針對掌權者建立責任追溯機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