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價格上漲,運營資金趨緊,鋼材價格持續下滑,鋼鐵全行業已經陷入全面虧損邊緣。”12月17日,在“2012年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張長富發出如此感慨。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0月份,我國鋼材的利潤總額和銷售利潤率已分別降至13.8億元和0.47%,創年內新低;在77家重點統計單位中,有25家虧損,虧損面為32.5%;虧損額為21.25億元。
鋼鐵業正在遭遇“寒冬”,而《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發布或許成為“冬天里的一把火”。只不過,這把火的“火苗”,對準的不再是鋼鐵工業的“量”的增長,而是“質”的提升。
需要開發高端產品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羅冰生表示,我國鋼鐵業存在“高產量,高成本,低效益”的問題。因此《規劃》提出“鼓勵有實力的鋼鐵企業開發高端鋼材品種,同時防止產品高檔次同質化發展,避免投資浪費和高端產品的無序競爭。”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高端鋼材品種產銷規模相對較小,技術、標準和認證方面的壁壘高,研發生產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產品多為直供銷售,用戶專有需求強、忠誠度高,市場開拓難度大。《規劃》提出鼓勵少數有實力的鋼鐵企業差異化開發高端鋼材品種,防止高檔次同質化發展,目的是引導具有人才、技術、資金和研發體系優勢的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加強與下游用戶合作,開發高端鋼材產品,引導企業根據各自的條件找準定位,避免眾多企業盲目投入研發高端鋼材品種,形成高投資、低收益甚至虧損的局面。
“鼓勵企業開發高端產品,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導向。”著名鋼鐵咨詢機構“我的鋼鐵”分析師曾節勝說,從目前國內現狀來看,除寶鋼稍微領先之外,其他大多數鋼鐵企業都集中在低端領域競爭,同質化很嚴重,這一方面與鋼鐵企業為了生存選擇中低端產品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市場對高端產品需求有限相關。但從長遠看,這樣的導向利于整個國家鋼鐵產品質量的提升和品質的跨越。
質量提升與標準建設應同步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建筑用螺紋鋼筋、線材、中厚板和熱軋板帶等量大面廣的鋼鐵產品占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比重達80%以上,這類鋼材的主要問題是產品品種、檔次和穩定性距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相當差距。“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要著重于提高鋼材產品品質。因此,《規劃》提出要將提高量大面廣鋼鐵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曾節勝認為,我國鋼鐵產品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標準的規范。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時期要進一步強化標準在鋼鐵行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支撐乃至引領鋼鐵工業產品升級、技術改造和管理創新等工作,平穩有序地推進鋼鐵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具體工作包括加強上下游合作,加快標準制定、修訂和升級以及全面實施標準化和建立以鋼鐵生產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體系。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鋼鐵企業應緊緊抓住“十二五”國家推廣高強鋼,推進鋼材減量化的重要機遇,積極調整企業產品結構,提升鋼材檔次、性能和質量,加快實現由以規模擴張為主轉向以品種質量為主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