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秦嶺南麓的陜西省商洛市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推進現代材料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目前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循環經濟示范效應正在顯現。
《經濟參考報》記者15日從陜西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底,商洛市布局的10條現代材料產業鏈基本建成5條,省級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入園規模以上企業43戶,其中比亞迪、陜西有色等國內500強企業8戶;建成了年產1000兆瓦太陽能電池、3萬噸五氧化二釩、1000噸氮化釩、2萬噸鉬精粉、1萬噸氧化鉬、15萬噸電解鋅等項目。此外,商洛市建設和建成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30個,包括商洛煉鋅廠電鋅廢渣回收有價元素、丹鳳縣皇臺礦業有限公司銅尾礦有價元素回收等。近期將新上尾礦綜合利用重點項目近40個,全部項目建成達效后年可利用尾礦、廢渣近2000萬噸。 商洛市副市長黃思光介紹說,為了更好地促進產業發展,陜西現代材料研究院商洛分院、中國尾礦技術商洛研發中心等機構已在當地落戶。商洛市政府還分別設立了10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和每年1000萬元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健全了市縣區組織領導機構、技術支撐體系和資金保障機制。 黃思光表示,未來商洛市將全面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下一步全市要加快釩、鐵、鉬、金、鋅、硅、氟等重要礦產資源整合開發和深加工,建成與關中裝備制造業優勢互補的全國現代材料工業基地。建立以尾礦有價組分回收、尾礦微晶玻璃、尾礦新型節能墻體材料為重點的資源綜合回收利用體系,建成國家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商洛市位于陜西省東南部、秦嶺東段南麓、鄂豫陜三省結合部。當地已探明并列入陜西省儲量表的礦種有46種108處,大型礦藏35個,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34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