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內務部長喬納森北京時間25日晚間宣布,拒絕中國民營企業北京中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購買冰島北部土地并進行旅游開發的要求。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2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感慨,中國民企海外之路之多艱,呼吁公平合理的國際化投資環境和待遇。
“首先,我尊重投資國的任何決定,這是他們的選擇。但對于這一結果我是有意見的。”黃怒波說,決定投資冰島的初衷源自冰島的招商投資,是冰島方面吸引過去而非主動前往。
“冰島內部不同黨派間的斗爭,導致了此次投資被否決。”黃怒波建議,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不僅要考慮所在國政治環境的穩定,也要小心卷入所在國的黨派斗爭中。
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對新華社記者說,西方國家把中國民營企業善良的愿望、互利互贏的投資行為視為一種威脅和政治行為,“他們戴著有色眼鏡,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當地農民的利益和投資冰島的企業行為,成為冰島政治斗爭犧牲品。”他指出。
今年8月底,總部位于北京的中坤集團向冰島政府提出請求,欲投資約2億美元在冰島開發旅游項目,其中約800萬美元用于購買冰島一塊300平方公里未開發土地,其余資金用于具體項目建設。中坤計劃將該項目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旅游度假品牌。
“這是一項純粹的商業投資。”黃怒波表示,他對冰島的感情,先是基于和冰島同學的同窗友誼,后來他資助100萬美金在冰島設立“冰中詩歌基金”用于文學藝術方面的交流,“盡管此次投資未被通過,不會妨礙我和冰島人民的友誼,不會影響我對冰島詩歌的繼續資助”。
中坤投資計劃在冰島家喻戶曉。冰島低迷的經濟狀況讓當地農民生活水平大不如前,原來賴以生存的方式不再可行,他們希望通過中坤對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帶動就業與多元經濟的發展。冰島首都一著名報刊民調顯示,60%受訪者支持這項土地出讓項目。
經過三個月審批,冰島內務部的終審結果令人倍感意外。冰島民眾剛剛燃起的希望又落空了。
“我們這些土地所有者認為這是一個苛刻的決定,應該在此之前就對我們的問題進行審查,現在我們的損失越來越大。”所購買地塊的所有者之一的約翰內斯·賀柯松說。
前進黨東北部選區議員霍斯庫爾度·托哈爾松說,內政部的決定非常令人失望,這一地區的居民都非常希望黃的投資能夠實現。
“這是一個瘋狂的決定。”社民盟東北部選區議員西格蒙度·俄爾尼爾·盧納爾松表示,“在我們渴望外國投資的時刻出現這一決定,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消息。”
冰島總理約翰娜·西于爾扎多蒂當天接受一家網絡雜志采訪時表示,不同意內政部部長的決定,政府一直希望促進外國投資,發展旅游服務業,我們迫切需要國外投資。
“西方投資環境目前沒有公平可言,他們一味要求中國放開市場,自己卻把門關緊,這是一種極大的不對等。”保育鈞說,過去他們看不起落后的中國,如今卻害怕崛起的中國。
中國企業在1978年改革開放后才開始對外直接投資,如今面對高達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鼓勵企業海外投資已迫在眉睫。然而,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包括華為在內的諸多中國企業屢屢遭遇非經貿壁壘。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被境外扣上“政治帽子”已不是新鮮事。
近日,美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提出針對華為和中興通訊公司開展調查,以確認他們是否從事了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活動。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希望美方不要動輒就將有關經貿活動政治化。
“公平合理的國際化投資環境,絕不是只盯著中國人兜里的錢,卻對中國人百般防范,害怕他們拿走本國的資源。”黃怒波表示,西方要求中國打開投資大門以便他們自由進出,對于中國投資卻處處設置無形的手和玻璃墻,圍堵你,隔離你,中國企業在國外待遇無公平合理可言。
“總不能只是鼓動和歡迎中國企業家到西方買他們賣不掉的住宅拉動經濟、帶著財富移民養活西方高福利的人權。”黃怒波說。
“西方勢力對中國疑神疑鬼,人為地使事情復雜了許多,對當事東道國的商業環境只會產生負面影響。”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
實際上,絕大多數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是為了商業利潤而非政治目的。在中國不少領域因過度投資而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加上中國國內競爭激烈迫使企業轉型升級、進入價值鏈高端等共同因素的影響,拓展海外市場、保持國際競爭力似乎對中國企業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這樣的投資無疑是雙贏的。赴美投資的日本企業曾在上世紀80年代遭遇開局難,飽受懷疑,然而,如今的在美日企為美國提供了近70萬個就業機會,年度薪資總額接近500億美元。
業內預計,未來十年間,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額將在1萬億到2萬億美元之間。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無疑將給海外市場帶來巨大利好。
“中國是國際直接投資市場上的新玩家,海外對我們有一個適應、習慣的過程。”梅新育說,相信中國有足夠的耐心讓越來越多的東道國、利益相關者適應和習慣中國投資及其帶來的發展。
不過,黃怒波坦言,中國民企應更加珍惜中國穩定的投資環境,投資西方需要的是沒有偏見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