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國際22日發布的《中國第三方網絡支付安全調研報告》稱,目前在網民面臨的各類安全問題中,“賬戶密碼被盜”和“遭遇木馬釣魚”造成資金損失的占比分別達到33.9%和24%,成為網民的頭號大敵。
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統計,2011年5月至8月針對大型電子商務、金融機構、第三方在線支付網站的網頁仿冒事件的報告數量在381到738件之間,其中7、8月份也呈現增長勢頭。
不過,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統計來看,釣魚仿冒事件占網上交易的比例不到百萬分之一,如果再把網銀的交易筆數統計在內,這個比例還將下降。根據易觀國際的綜合研究,目前國內擁有網絡支付賬戶且曾遇到過安全問題的用戶比例不到萬分之五,總體處于可控范圍。
張萌表示,用戶擔心安全問題,但又往往不采取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這樣的“人員因素”事實上是影響網絡支付安全的最大難題。
調查發現,88%的用戶關注過網絡支付安全問題,但是網絡支付用戶中“安裝提示的數字證書”的用戶僅占14.9%,“支付賬戶申請使用手機動態口令”的占21.4%,“支付賬戶綁定手機賬戶動態提醒”的占24%,安裝殺毒軟件并定期升級更新的占32%,使用比例最高的U盾和動態密碼器的總安裝比例也僅為47.2%。
報告還顯示,獲得網絡支付業務許可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在系統安全、風險防控、備付金管理等方面的情況均得到央行認可,所以獲牌第三方支付企業網絡支付系統均達到較高的安全水平。
在第三方支付企業中,支付寶用戶對安全問題解決滿意度的用戶比例最高,77.2%的用戶對問題解決結果表示滿意;網上銀行、財付通和銀聯在線支付安全問題解決的滿意用戶比例差別不大,全部都在60%以上。
2010年,國內第三方在線支付市場交易額達到10858億元,同期全國在線支付注冊賬戶數達到8.6億。易觀國際預計,今年整個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1788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