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用益信托發布數據顯示,上周(11月14日-11月20日)共有19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了42款集合信托產品,同比增長16.67%;發行規模達102.89億元,同比上漲25.52%。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個別產品募集額較大,信托公司項目經理業績考核以及房地產信托、銀信合作受限后信托公司業務向集合類、基金化產品轉變是導致集合信托單周發行規模突破100億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本月前兩周集合信托發行數量分別為30款和36款,發行規模分別為45.11億和81.97億,而先前幾周信托發行市場發行數量及規模連續下降。 一位信托公司項目經理對記者表示,銀信合作受到政策限制后,信托公司在業務上開始向集合信托發力。而發行基金化信托產品將是今后信托公司開展業務的發展趨勢。 據了解,昆侖信托發行的“開元城市發展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擬募集26億,大業信托的“融創盈潤股權投資基金Ⅰ期集合信托計劃”擬募集12億,單個信托產品募集額超過10億共同推高了發行的總規模。 “由于受《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限制,房地產信托產品發行較多和整體資產規模較大的信托公司近期的發行量在下降,但前期發行不積極的信托公司會在年底的時候多發產品,很多企業融資渠道受限,只好找這些信托公司進行融資。”用益信托研究員岳婷告訴記者。她還表示,上述兩款信托產品比較特殊,都是基金化的產品,巨大的募集金額并不是一次就會募滿,會分期進行,整個募集期會拉得非常長。 一位信托公司高管則告訴記者,信托公司每年的產品發行量都有一定的指標,一般到年底就會把年內的指標用完。到年底考核時,一些項目經理如果完不成業績指標會面臨壓力。對信托項目經理的考核標準一是發行產品規模,二是發行產品質量。他還稱,由于房地產信托受限,很多信托公司也在積極尋找變相方式滿足市場對資金的需求,房地產投資基金類的產品今后會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