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南京、寧波、常州等地對公積金貸款政策進行調整,或提高首套房貸款上限,或有限開放二套房貸款,或將原商業房貸轉成公積金貸款。有網民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購房者減輕了購房壓力。也有很多網民認為,給公積金貸款政策松綁有為樓市“托市”的嫌疑,應慎防一些地方以公積金“錢多”照顧“剛需”為由,干擾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
公積金“開閘放水”可緩解購房者壓力
署名“韓雷”的博文認為,限購令在全面推廣之后,一方面已經顯現較明顯的效果,近期一線城市房價開始出現下跌;另一方面則使一些剛性需求受到了遏制,而對“剛需”的遏制如不減壓,有可能會引起其他不好的效果。二三線城市放松公積金貸款,雖然有地方政府減緩房地產市場過冷的意圖,但確實對有居住和改善住房需求的家庭更加公平一些。部分地區給公積金松綁,不應僅從房地產的角度看待,還應從保值增值和提高使用效率的角度看待,這樣才能在進行調控的同時,減小“剛需”購房者的壓力,讓調控的節奏感更強。
署名“謝逸楓”的博文認為,公積金貸款政策松綁主要是地方政府扛不住,其次是屬于市場行為,如南京公積金保有量已經足夠支撐從20萬/人恢復到30萬/人。而受“銀根”緊縮的影響,“剛需”人群置業受到極大的抑制。最后是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低收入家庭置業資金不足的問題。另外是減少限購政策對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的政策負面影響,鼓勵和支持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的購房者解決住房問題。
樓市調控成果顯現
“真正的投機客,在炒房中,肯定沒有多少是用公積金去炒作的,所以關注民生的政府,此次開禁公積金貸款,實屬是明智的親民之舉。公積金此時松動,肯定不是政府變相救市而是給‘剛需’活路。”署名“呂諫”的博客文章認為。
署名為“洪維”的博文認為,住房公積金制度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互助性的住房保障制度,有責任的房地產開發商應當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配合辦理公積金貸款手續。并且由于公積金貸款具有貸款利率較低的優點,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在目前相對低迷的樓市中實際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銷手段。銀行收緊錢袋子,首套房利率全面提高無疑誤傷“剛需”,公積金此時松綁意味深長,政府活躍樓市的舉措,三方共贏:開發商、買房人、政府。此政策預計還將發酵,引發其他城市跟進。
應堅定樓市調控決心
“貸款額度提高10萬20萬,在目前房價依然高企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買不起房。”網民“金陵小子”坦言,政府提高了公積金貸款額度,但他仍然沒有購房計劃,還想再觀望一段時間。
“吳其倫”“赤腳白領”等網民認為,公積金“開閘放水”并非一定要流向樓市,大可進入其他投資領域獲得保值增值的效果,在房地產深度調整期松綁公積金貸款政策,表明貨幣收緊政策開始變相放松,不利于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執行,甚至導致房價因購房需求而上漲,出現報復性反彈的惡性循環。
還有新浪網友表示,公眾對于房地產政策的持續關注源于高房價下的民生焦慮。從客觀上講,近期關于各地企圖放松樓市調控的消息較多,南京市近日又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不免引發輿論的猜想。長期以來,房地產市場與地方政府的GDP緊密相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后,樓市遇冷,GDP數字不好看,地方政府有本能的“救市”沖動,希望能夠繼續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讓房地產價格回歸公眾可以承受的理性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