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并購兇猛的雀巢,突然爆出黑龍江雙城壟斷奶源、壓低奶價等一系列問題。 10月25日,當地熟悉雀巢的乳業人士告訴記者,“雀巢收奶克扣奶農早已是一個公開秘密,每十公斤會克扣1-2公斤,不給錢。”由于奶站工作人員都是雀巢員工或者外聘工,這樣,奶站克扣奶農牛奶,也就變相成為雀巢克扣奶農。 除此之外,雀巢在當地原奶收購價也低于周邊企業,目前實際其收購價折合在2.8元/公斤,周圍企業有的是3元多,有的甚至達到3.6元/公斤。 這使雀巢奶粉在國內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奶源壟斷、克扣牛奶、低價收奶,輿論將矛頭指向了雀巢賴以為豪的“公司加農戶”收奶模式。
“壓價”早有先例
壓價、克扣奶農牛奶、與當地政府合謀壟斷奶源,雀巢利益鏈終于斷裂 “(雀巢)克扣得多,一般奶多的養牛戶都往哈爾濱周邊送奶。私人奶站收購價格高,雀巢給的比較低。”雀巢在當地一合營奶站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奶站負責人表示,現在雀巢收奶價格平均約3.1元/公斤,沒有周邊企業收購價高。 該說法得到當地一家乳業企業的證實。“雀巢對外稱價格在3元以上,實際收奶時,奶站每10公斤奶會克扣1至2公斤,實際收奶價每公斤在2.8元,但我們一般都是3元以上。 黑龍江某乳企收奶負責人告訴記者的收奶價格為:距離工廠近的每公斤3.4元,距離遠的在3.6元至3.7元。相比雀巢的收奶價高出近20%。 實際雀巢壓價已經不是新鮮事。 2009年雀巢在雙城鮮奶收購價格為每公斤1.95元,而當時,同在黑龍江的尚志市,蒙牛乳業生鮮乳收購的平均價為每公斤2.8元;內蒙古為每公斤2.55元左右;河北省則為每公斤2.75元左右。 據了解,當地為了促使雀巢提高收奶價,黑龍江省各級畜牧部門曾多次與雙城雀巢協商上調價格,但雀巢認為黑龍江省現行的生鮮乳收購參考價格并沒有法律約束力,不予執行。 直到2010年4月,由于雙城出現奶農大面積虧損,雙城市被確定為政府指導價格試點地區,按照雙城市養牛成本將雙城奶價確定為不低于2.8元,雙城雀巢才將生鮮乳收購價格調整為每公斤2.8元。 對于克扣的問題,上述乳企收奶負責人表示:“應該不是企業出面做,主要是收奶人員、中間人在克扣。” 雀巢與國內企業最大不同的是:在收奶中間環節奶站是屬于雀巢公司開辦或者聘請的人員管理。 雀巢的奶站則是公司出資興建,奶站的工作人員為公司的員工,或者聘任人員。雀巢根據生鮮奶收購規模按3000元~5000元/月(日收購18噸以下)、6000元~7000元/月(日收購18噸以上)標準向奶站支付工資。 正是這種模式成為雀巢在國內快速擴張的重要原因,這樣就不需要自己投資和管理奶源基地,只需要把工廠做好即可。 壓價、克扣奶農牛奶、與當地政府合謀壟斷奶源,雀巢的利益鏈上,任何一環出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鏈條。不幸的是,鏈條在今年10月斷裂。 雀巢中國公關經理何彤表示:“雀巢不欺騙農民,我們也絕對不容忍這種做法。”
被詬病的“雀巢模式”
雀巢模式能夠奏效,是建立在犧牲奶農權益的基礎上的 雀巢飽受質疑的另一大原因是:與當地政府合謀。 “雀巢模式”除了普通的“公司+農戶”之外,與國內乳企最大的不同就是與當地政府捆綁。在雀巢雙城公司,雙城市政府擁有2.99%的股份。由于政府的參與,依靠行政命令,雀巢才能獲得穩定的奶源。 在雀巢的帶動下,雙城的奶牛飼養量由10年前的不足2萬頭發展到2008年的28.48萬頭。養牛戶高峰時達到3.5萬戶。很多人在那個時候靠養牛發了家,雙城人養牛的熱情達到頂點,而且一直持續到2008年。 “三聚氰胺”事件爆發成為轉折點,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雙城雀巢開始壓低奶價,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0年4月。每公斤不超過1.95元的低價持續了一年多,使得雙城賣牛殺牛成風,從2008年存欄量28.48萬頭的峰谷,一下跌至2010年6月份的21.2萬頭。 雀巢對奶農要求非常苛刻,規定第一次出現次等奶警告,第二次出現扣奶資的50%,第三次出現就除名,以后再也不收奶。 但在養殖和擠奶環節,雀巢卻將本應由企業負責的機械化步驟交給農戶手工完成。這在一些企業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上述當地乳品企業人士表示,現在國家要求推廣機械榨奶,雀巢主要還是手工擠奶,奶站儲奶槽暴露于空氣下,怎么可能保證科學操作。 “國家要求大企業要有自有奶源,建牧場,作為國際品牌雀巢應該響應。” 除了設備落后之外,雀巢還一直固守農戶散養的模式。在東北,飛鶴力主建立大牧場,完達山、搖籃等當地企業以及蒙牛、伊利等外來者,也都在當地投資興建小型牧場。只有雀巢是個另類。 在收奶環節,雀巢還采用“連坐”的方式控制質量。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告訴記者,雀巢收奶時多家奶農的奶混在一起,如果某一車奶出現問題,都會倒掉。并倒查是哪家奶農的問題,要求其向其他奶農賠償,“通過連坐讓奶農之間互相監督不摻假”。 對于這些苛刻而又奇怪的規矩,雀巢大中華區前總裁穆立曾表示:“在中國奶業界,目前有兩個誤區需要澄清。一是高品質的奶是養出來的,而不是檢測出來的;二是并不是機械擠奶就安全衛生,手工擠奶就不衛生。” 陳渝認為,雀巢的模式還是很有效的,“在當年,雀巢的奶農即便手工擠奶,也能將牛奶中的細菌數保持在8萬以下”。 不過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犧牲奶農權益的基礎上實現的。但截至記者截稿,雀巢一直未就如何保障奶農權益問題給出任何答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