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吉林省長春市政府了解到,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素有“汽車城”美譽的長春市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該市地方工業產值占比首次超過中國一汽,一汽占全市比重下降為45.4%。
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說:“這幾年我們全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戰略性調整,堅持走工業和服務業雙拉動道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全力構建多業支撐的現代產業集群。現在,我們的結構調整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地方工業占比首次超過一汽。目前,一汽占全市比重為45.4%!
從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坐落在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長春市的一汽便與中國汽車工業共同成長。以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為起點,第一輛小轎車、第一輛越野車、第一臺國產大馬力發動機……一個個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第一”從這里誕生,汽車產業多年來主導著長春工業經濟,經濟結構呈現一汽“一家獨大”格局。
據統計,從1993年到2010年,一汽上繳國家稅金1900多億元。一汽每年創造的產值曾經一度占到長春市的二分之一、吉林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
今年以來,長春的汽車制造業生產恢復常態,已從高速增長期步入平穩發展階段,前三季度完成產值3152.1億元,增幅同比回落22.4個百分點。其中,載貨汽車產量已連續9個月出現負增長。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春市近幾年培育的光電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產值610億元,占全市比重11.8%,增長57.4%,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一個強勁引擎。
此外,從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大成集團到中國肉牛加工業龍頭、占全國市場份額過半的皓月集團再到全國最大的肉雞加工企業吉林德大,一個個國內外農產品加工業的知名品牌,勾勒出了一幅現代化農產品加工基地的產業圖。長春市農產品加工業今年將突破1000億元,成為繼汽車之后的第二個千億級支柱產業。
與此同時,長春市正在打造世界級軌道客車生產基地。成立于1954年的長春客車廠,是中國最早的專業鐵路客車生產廠和城軌客車的搖籃。2002年長春客車廠改制為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后,目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高速軌道客車生產企業,今年前三季度,長春市軌道客車也實現了98.9%的高速增長。
高廣濱說:“在調結構的同時,長春市經濟發展效益明顯提升,這里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數據,去年全市納稅超過千萬的企業有165戶,今年則達到227戶,今年新增62戶,增加戶數占到去年的近四成!
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長春市群眾收入也首次實現同步增長。今年前三個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4%和10%。
高廣濱表示,“十二五”期間,長春市將繼續大力支持一汽未來的發展,服務好一汽。同時,集中精力打造汽車、農產品加工、軌道客車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努力到2015年,汽車產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軌道客車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