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前,德州市區新建建筑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達95%,全市城鎮住宅小區達50%,光電應用總功率接近50兆瓦。記者 郭緒雷
攝 |
金杯銀杯,比不上群眾的口碑。對于深受運河文化熏陶的德州來說,不但擁有無數的金杯銀杯,還有為社會大眾認可的口碑。無論從農業生產,還是現代工業化,無論是民間文化,還是大雅之風,德州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有自己叫得響的品牌。
民以食為天。糧食生產歷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一要務。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的德州,是全國著名的“糧倉”。憑借老天爺賦予的黃天厚土,加上政策扶持,使德州成為全國首個“畝產過噸糧、總產過百億斤”的地級市。2010年,這個市糧食總產達到150億斤。
秋風瑟瑟,記者在齊河縣農業部十萬畝糧食高產創建核心區看到,這里溝路水林等實現方格狀配套,雖然耕地仍是一家一戶的,但卻實現了耕種、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收割、良種、銷售、秸稈還田等八個統一。在一些高產片區,小麥畝產可達700多公斤,玉米畝產800多公斤,加起來畝產近1.5噸,成為名副其實的噸糧田。
齊河縣委書記魏洪祥是一個說話十分幽默的人,提起當地的萬畝良田,他興奮地說:“現在是玉米田,看不遠。要是小麥田,一望無際;再一望,還是無際!”齊河縣糧食年產量達26億斤,在全國居第13位,省內僅次于平度市。
再說工業,這里的武城縣,是全國玻璃鋼之都。很多年前,圍繞汽車產業配套,當地就積極發展玻璃鋼生產和汽車輪轂生產,頗成規模。在玻璃鋼生產車間,借助巨大的擠壓設備,可一次性生產出一些汽車的駕馭室車殼,重量輕,硬度高。因為可以替代鋼材,可大大降低汽車生產成本。
最近,中國機械工業協會等部門又授予德州中國壓濾機之都的稱號。據京津壓濾機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這種機械可以把城市污泥經過濾壓制成建材用材。這里生產的壓濾機全國聞名。
禹城市還是全國功能糧城。由于當地盛產玉米,大量的玉米芯過去被當作柴火使用。而現在,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人們可以從這種玉米芯中提取糖分,制作功能糖產品。這種糖分,糖尿病患者可大膽食用,不必擔心血糖指數。其生產的糖漿,食之如同蜂蜜。
近幾年,德州先后榮獲全國城市經濟綜合實力百強、全國城市環境50強、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中國太陽城、中國圍棋城、中國京劇城等稱號。而最新的中國太陽城稱號,隨著當地太陽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全球知名度的提升,更成為現代德州最響亮的現代品牌。
如今,德州“三縱三橫”的鐵路和高速公路交通運輸網,又使德州成為全國交通運輸主要樞紐城市和全省七大省級物流節點、六大物流區域核心城市。特別是京滬高鐵德州東站的啟用,使德州成功融入京、津大城市“一小時經濟圈”。這種便利的交通條件,又加快了德州品牌產品對外輸出。
品牌,從來都是推動商品經濟發展的最富內涵的招牌。它體現著質量與信譽,技術與進步,時尚與潮流,也體現了一個地區開放發達的程度。而德州人的這種品牌意識,與運河文化的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隨著運河的開通興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德州人,接受了南來北往的商業文明。把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化引入生產當中,干一行精一行,從而涌現出無數品牌產品。在歷史上,德州曾一度成為“富庶甲齊郡”之地。
德州因河興商,因商興市。德州人較早地沐浴著濃重的商業文明,并得到了商業文明的實惠。紡織、印染、皮草、制煙、釀造、醬菜業,以及各種日用器具制造等手工業蓬勃興起,吸引著大批外來客商前來批購貨物。在運河文化的推動和影響下,德州曾經一躍成為全國著名的工商業大城市,“百貨支集,其民務為生殖,仰機利百姓,不事耕!。
今天,隨著運河德州段漕運的衰落,運河沿岸沒有了昔日的繁華。但商業文化的基因卻深深植入了德州人的血液當中,一代代德商依然艱苦創業,將一個個現代工農業品牌推向全國。伴隨著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浪潮,一個新興德州正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