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省山西正在尋求轉型跨越,眾多高耗能企業也達成了共識:“轉比不轉強,早轉比遲轉強,不轉不行”,但對向那兒轉,怎么轉,仍然存在困惑。
在第六屆中博會期間,眾多中外專家、企業界人士指出,山西轉型應走低碳發展之路。
路徑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山西焦煤集團董事長白培中認為,推進高碳產業低碳發展是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核心目標和主要任務之一。轉型發展的顯著標志就是要看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與節能減排效果。他說,整個社會層面首先應該樹立提高能源效率就是在為未來世界提供能源的理念,而且這是最環保、最經濟、最清潔的能源。
山西焦煤集團創新資源利用模式,以煤為基,打造“煤-電-材”和“煤-焦-化”兩條核心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成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個有效舉措。
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上做出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40%-50%的莊嚴承諾。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說,“這一任務無疑是艱巨的,我國工業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70%,其中鋼鐵工業就占全國的16.1%。”
面對艱巨的節能減排任務,太鋼沒有退縮。在“十一五”期間,投資82億元,實施了87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率先應用推廣世界最先進的循環經濟工藝技術,形成了固態、液態、氣態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
“通過固態廢棄物回收產業鏈,一年可回收廢棄金屬32萬噸。將這些廢棄的金屬特殊技術制成化肥,一年可以生產50萬噸。”李曉波說。
路徑二:發展新興產業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指出,在世界新一輪以綠色、低碳技術為核心的能源變革中,我國將新能源、節能環保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能源跨越式發展面臨重要戰略契機。
國家發展委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認為,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中國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同時,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以知識密集、綠色低碳增長為主要特征的新興產業正蓬勃興起,日益成為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的主導力量。
“新興產業未來將獲得‘十年十倍’的高速發展。相信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必然有一批新興產業公司將成長為行業巨頭。”張漢亞說。
山西蘭花集團通過轉型發展,實現了“地下轉地上,黑色變綠色”,形成了煤炭、煤化工、現代服務業三足鼎立的產業格局。其中,非煤產業的產值占到60%以上。蘭花集團董事長李晉文說,煤炭企業轉型不僅是對國家、對社會、對子孫負責的事情,而且是一個完整的現代企業安身立命、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路徑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如大家所知,最近美國經歷了經濟最困難的時期。許多擁有好產品、好市場、不斷增長的機會的公司需要更多的資本與資產或者是開拓市場的需求。”美國前參議員、博諾德咨詢公司創始人博諾德先生的代表邵瑞德表達了希望加強合作的意愿。
邵瑞德說,傳統能源的價格和實用性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順應潮流,發展可再生資源可代替能源模型不論從長遠還是從商業盈利的眼光來看,都是可行的、重要的。
利用陽光分解水產生多種用途的能源,產生的方便儲存的氫燃料;運用先進技術分解適合轉化為高能量燃料的木質素;納米催化技術將劣質原油增加附加值并合成高質量原油……邵瑞德帶來了很多突破性技術。
“大家必須要明確自身的優勢和他人的需求,并且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滿足合作伙伴的需求。同時,要了解雙方管理、技術以及文化方面差異,這樣才能夠找到正確的合作伙伴。”邵瑞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