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24 作者:記者 蔣旭峰 劉麗娜 來源:新華網
|
|
|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議題引發各方關注。專家們認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中國和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至關重要。他們同時強調,中國在轉型過程中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
在一場關于中國“十二五”規劃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專題研討會上,記者發現,由于聽眾人數太多,會場外不得不臨時加放了幾排椅子,可見這一議題受關注程度之高。
世行行長佐利克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指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這對于中國將是一個挑戰。中國“十二五”規劃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明智選擇,這將會為中國和全球經濟平衡增長創造良好空間。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現行發展方式在過去二、三十年內幫助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而目前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孫濤說,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對降低世界經濟衰退程度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起到重要作用。而為持續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中國需要改變以投資和出口為主導的增長方式,以更好地應對內外負面因素的沖擊。
世界銀行負責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研究的資深經濟學家伊瓦伊洛·伊茲沃爾斯基認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于中國自身也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中國經濟的增長質量和民眾福祉。
不少專家同時指出,中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孫濤說,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最主要挑戰是如何通過推進關鍵改革,以制度創新釋放出更多潛力。中國的要素價格、社會保障、金融、財政等各項改革都應遵循市場化和促進競爭原則。
拉迪說,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多管齊下,除了進行產業升級之外,還應推進匯率形成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改革,這對于刺激私營部門的消費和投資都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說,改革過程一定會面臨阻力,但必須堅持既定的改革方向。
佐利克說,中國要實現產業升級目標,離不開教育、創新體系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伊茲沃爾斯基則認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需關注可能出現的來自就業市場等方面的壓力。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