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盟委員會發起并資助、旨在提高中國電子電氣領域中小企業環境和安全績效的SWITCH-Asia項目近日在北京對其執行兩年以來的成果舉行了發布會。與會專家紛紛指出,中國電子電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必須適應綠色潮流,從生態效率、職業健康與安全、社會責任三個方面關注和提高環境與安全績效。
中國電子電氣產業的迅速發展,在滿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與安全問題。這些電子電氣產品在生產和廢棄時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其生產過程也會對工廠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產生嚴重的危害。另外,電子電氣產品的能源消耗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氣候變化問題也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為限制和消除這些影響,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繼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而這些與電子電氣產品相關的環境和安全要求已經對中國電子電氣產品的出口造成技術性貿易壁壘。”項目合作方、中標認證中心高級工程師朱春雁女士指出。
另一項目合作方、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黃進也指出,由于歐盟近兩年來連續出臺的WEEE、RoHS、EuP等綠色指令均是框架性的,歐盟許多企業根據這些指令自行制定了本行業或企業產品的具體生態設計要求和方法,這些帶有明顯利益性質的實施細則造成我國企業的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和測試成本上升,對以低價位取勝的電子電氣產品出口企業而言,贏利能力將會受到重大考驗。同時,綠色“指令”還提高了歐盟電子電氣產品的技術標準,一些產品技術落后、應對能力不足的企業會因經營困難而退出歐洲市場。
對于全面應對這些法律法規的能力還較為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上述挑戰顯得更為嚴峻。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較低的利潤,這一行業的很多中小企業只分配有限的資源進行生態效益、職業健康安全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改進。具體到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商務社會責任國際協會(BSR)北京辦公室總監貢力指出,目前部分電子電氣行業中小企業沒有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商業利益,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成本而非投資;它們往往采取短期行為應對國際采購商的道德標準(兩套賬等),而且它們還缺少專業知識和資源在內部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項目,譬如健康安全、環境保護、生產力和員工參與等。
為幫助中國中小企業及時了解關于歐洲企業如何應對環境和安全要求方面的國際動態、最佳實踐和成功案例,SWITCH-Asia項目組針對這些挑戰編制了《標準指南》和《培訓教材》,提出了解決方案。“SWITCH-Asia項目舉辦的各種活動在推動環境保護的同時,也積極促進更加牢固的商業伙伴關系的建立。”項目執行方、德國工商大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兼董事富雅莉(Alexandra
Voss)介紹說,“通過支持可持續生產模式在中國的推廣,項目同時為中歐企業間供應鏈的改善提供必要的幫助。鑒于電子電氣行業具有出口導向型的特點,這一行業的德國企業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企業積極致力于提高中國供應商企業的品質,以保證安全和環保的部件供應。”
中國為適應世界環保浪潮,同時著眼于本國環境與資源保護,也在逐漸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斷規范對電子電氣產品的環境和安全要求。與此同時,企業的整體環境管理水平、勞工標準等也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社會責任,出于品牌和市場的考慮,一些領先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也提出了企業內部的環境和安全要求。這些不但對電子電氣產品的生產者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將沿供應鏈對上游的“供應商”及下游的“貿易商”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