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貴陽市民肖麗青去過不少紅色旅游景區,起初她覺得紀念品大同小異,很少購買,現在卻不時有所收獲。
“前段時間去井岡山,我買了些紅色歌曲的音像制品,都是按通俗唱法翻唱的,我和父母都覺得好聽。”肖麗青說。
近年來,隨著紅色旅游日漸興起,許多紅色旅游基地都推出了較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如何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以紅色旅游拉動商品經濟,從而尋找紅色旅游基地的“精神定位”,成為飽受關注的話題。
從嘉興到井岡山到遵義到延安再到西柏坡,都涌動著一股紅色“熱潮”。今年以來,遵義會址接待省內外游客60多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一半,隨著建黨90周年的臨近,目前每天接待游客人數超過1萬人次,預計今年總接待游客人數將超過180萬人次。
旅游業的興旺帶動了旅游商品的發展。據了解,遵義會址過去基本沒有自己的旅游產品,旅游紀念品大多數是外地生產,自2007年遵義紅色旅游集團公司組建成立后,公司下設旅游紀念品經營開發公司,不斷開發新產品投放旅游市場,目前的年銷售額已達到600萬元左右。
“遵義是紅軍的轉折之地,我們的產品開發始終都圍繞‘紅色’‘轉折’等元素來做。”遵義紅色旅游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志力說,“我們從早期賣書、賣土特產,到自己出版紅色讀物,還發行紀念郵票、遵義會址主樓模型等,不斷探索拓寬旅游產品的內涵。”
“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和幾大革命圣地聯合開發旅游產品,進一步發掘這個充滿潛力的市場。”王志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