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時27分,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車與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車在浙江溫州境內發生追尾事故。
此次動車追尾事故引發了網民對鐵路安全的極大關注。網民表示了擔憂:鐵路系統怎么了?高速火車給人們帶來交通快捷,卻給乘客帶來了“傷不起”的安全擔憂;也有網民對雷電天氣導致追尾事故的解釋表示懷疑,認為事故原因不能僅僅歸因于天氣。還有網民對“高速時代”的鐵路建設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認為不能只看到速度的光環,而應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消除安全隱患,讓乘客有一個安全的出行。
乘客“傷不起”
此次事故讓網民對動車組的安全表達了擔憂。署名“PS下一次微笑”的浙江網民說,“動車都追尾脫軌了,本以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可現在呢?傷不起啊!”
署名“熱情smilebaby”的微博說,“當社會關注的焦點還未從京滬高鐵開通后屢出故障上移開的時候,故障升級為事故。我們不得不反思,鐵路系統怎么了?”
有網民認為,近來因為天氣原因導致鐵路故障的事件頻發,鐵路系統的應急預案顯得很不給力。署名“周永亮博士”的博主文章說,雷擊斷電已經連續發生了多次,似乎目前仍然沒有系統的薄弱環節預案。
署名“Ayo殿”的微博說,(高速鐵路運行)磨合(期)不需要付出鮮活的生命做代價。乘客是人,不是鐵路高速發展的實驗品。署名“浪漫大丸子”的北京網民說,希望中國鐵路別再往世界第幾擠了,乘客生命安全才是首位!
署名“徐靜波”的微博也說,“鮮活生命傷不起,中國鐵路傷不起!”
不能僅僅歸咎于天氣原因
網民對鐵路部門關于雷電天氣是導致追尾事故的原因的解釋表達了質疑。
署名趙凱希的河南網民說,“先是京滬高鐵因為雷雨故障而大面積晚點,緊接著就是動車組的追尾事故,這已經不能歸咎于什么天氣原因或是偶然事件了。”
浙江網民謝魯渤也質疑說,“浙江夏季多雷暴臺風天氣,動車設計和行駛安全方面沒有針對可能出現這種意外的裝置和措施嗎?”
署名朱孔軍的微博質疑說,“如果我們火車的信號系統那么容易被雷電損壞,鐵路安全何以保證?前段時間還為我們的鐵路發展備感鼓舞,看來不能高興得太早了。”
鐵路管理系統亟待完善
網民認為,這次事故給中國鐵路部門上了一課,今后的鐵路安全問題應該受到更多關注,而非鐵路速度。追尾事故發生后,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趕往現場指揮救援,并對救援做出具體部署,其中包括對事故進行深入分析,查清原因,深刻吸取教訓。
上海網民“我霧里看花”說,“溫州動車事故反映了鐵路管理系統的低效和漏洞百出:列車失去電力,調度中心難道沒有顯示和自動報警?就算列車通訊系統全部失效,難道沒有手機?平時的應急預案和演練難道只是擺設?”
署名“Alpha_Genesis”的江蘇網民認為,“鐵路作為系統工程,其核心是人,技術原因只會導致停車,不可能直接導致追尾。從技術上看,傳感、通信在雷暴天氣表現脆弱,值得反思;但運營管理能力低下才是根源,人命關天,必須徹查。”
署名“Anita菁”的微博也說,溫州事故足以警告和提醒整個“高速時代”的鐵路安全。鐵路的硬道理,不僅是路網的數量、運行的高速,更應該是細化的管理所帶來的生命安全的最起碼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