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上市中企應具備防獵殺主動性
|
內審級別要提高 主動回應須及時
|
|
2011-07-14 作者:記者 閆磊 實習生 李覓/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
|
|
近期外國機構大舉做空海外上市中國概念股,使得這些企業的股票價格連續暴跌,為防止股票被“大舉獵殺”,業內專家支招海外上市中國企業應加強內審機制,加強主動性抵抗惡意的負面攻擊傳聞。 “有些我國在海外上市企業被爆料負面后,經調查,發現其實是清白的,對于他們的指控基本上是虛假的。不幸的是,由于澄清不及時,公司股價和名譽方面都有一些損失了。”商業咨詢和內部審計專業機構甫瀚咨詢公司董事張國昌說,“應對‘假獵殺’和‘錯殺’,企業應有所防范措施,最有效的概括來說有三點:首先,企業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在承擔公司內部控制領導和監督職責上需提高主動性;第二,需加強企業內部數據的管控;再則,就是要提升企業做好內部審計的能力。” 通常來說,內審比較側重于財務數據方面。他指出,其實內審不光要關注財務數據,也要把較多精力放在整個企業的運營層面。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內審能力升級就應該在這方面做文章。“除財務報告外,企業的信息處理、銷售和采購管理內容都要有所掌控。企業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效能有多高取決于個別董事對企業的理解和其主動性。一個負責任的董事和董事會如果能夠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財務報告以外的領域,就是上市規則最低要求以外的其他方面,這對企業來說才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 “一些企業的財務可能只專注管好他的賬,但是對其他部門的溝通或者其他部門在賬目以外的管理上一些數據的掌握不太全面。這就有可能存在一個空間被挖掘出你的財務數據和你的實際運營是有差距的。所以企業要做好對數據管控的體系,這樣管理層在遇到質疑需要提供說法的時候,可以很迅速地得到一些有事實依據的數據來解答問題。這樣,企業才有和股東、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有效溝通的條件。” 張國昌指出,這還涉及到“透明度”管控問題。站在投資者角度看,他第一個所關心的是這個企業能不能帶給他信心,這就需要與企業方重返有效的溝通。“如果企業的管理層在一些數據、計劃上都可以比較透明地跟投資者去交流,這就加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利于投資者對企業比較深入清晰了解,當一些未經證實的負面的報道出現,他也不會第一時間套現你的股票,而是會等待管理層的解釋。現在有一些企業的負面消息一出來,24小時內他們的股價就掉了一大半,因此這個信心還是比較薄弱的。” 對于中國海外上市公司近期普遍被質疑的現象,甫瀚咨詢公司聯席董事韓躍東表示:“我國通過反向收購海外上市的公司普遍市值很少,融資規模不大,公司治理肯定也必然有管理不善的地方。他們要完善公司管理,加強內審職能,要改善監管結構,要通過董事會邀請有經驗的獨立董事。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會需要很多資源,要改善內部系統完善運營環境,做內部控制,這些必然會帶來很多成本。這些小企業本身對這方面的意識很薄弱,雖然他們按照美國監管會的規定去做了,但其只是做表面上功夫,實際內部沒有做到位。看上去不錯的內控系統、公司治理的系統,實際運營并沒有達到他的目的,形同虛設。這必然導致在關鍵的披露方面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韓躍東建議,中國概念股公司面對負面消息,需要做一些及時的回應,包括開新聞發布會。很多企業為了體現公司長期戰略的管理,也做了對股票回購的信號,如增加回購金額、請獨立第三方對公司運營情況做一些獨立公證,通過這些方式都可以贏回投資者信心。現在來說,有十幾家公司被停牌甚至退市,再觀察后續情況的話他們都有一些應對策略和方法去與投資者溝通,做更多公關,邀請投資者到自己公司實地考察,去澄清不實的報道。 另外,從內審資源配備和相關法規健全程度來說,我國企業面臨向發達地區學習的過程。 據美國相關資料顯示,企業內審要付出在內審方面的資源,包括人事、董事會成員篩選等方面的成本。這方面,很多企業都無法達到美國企業的標準。“畢竟在美國內審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國內的內審主要在國企,民企方面沒有太多的法規要求,沒有制訂一個好的制度。內審的發展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所以這是一個追趕過程。”張國昌說。 張國昌稱,國際上關于企業管制有提高標準的趨勢,值得國內企業注意。“去年12月份,香港交易所發出了對上市公司加強管制的意見征求稿,其中有指出,期望增加第三方獨立董事在整個董事會的比例,而且建議增加獨立董事作為董事的責任,包括獨立董事培訓的要求。而前兩年,新加坡在相關法規上就已有了一些改變。如此,目前對企業管制的重要性要求越來越高是全球大趨勢。尤其是,企業管制崗位的角色越來越被關注,這也是為什么公司治理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環節。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