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清華大學表示,中國及其他一些新興國家經常將數量型工具與價格型工具結合起來運用,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在中國有時與價格型工具一樣有效。中國央行很難僅制訂控制通脹一個目標,中國政策的四個目標為低通脹、經濟增長、較高就業及國際收支大體平衡。
周小川說,“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會放開特定價格,引發額外的通脹,中國央行已準備好容納這部分通脹。”
周小川認為,現在大眾廣泛關注的是同比CPI數據,事實上貨幣政策更應該以環比CPI數據為依據。“中國通貨膨脹和國際通脹是有關聯的,而國際是以環比計算,國內以同比為主,因此我國CPI數據連續性不是很強。”
本周,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7日起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今年第二季度例會也已在近期召開,會議強調,我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但通脹壓力仍然處在高位。
而7月9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上半年及6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市場預計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可能超過6%。
周小川還提到,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是中國的長期目標。盡管中國過去10年積累了大量貿易順差,但央行能夠通過外匯市場和匯率政策來尋求國際收支平衡。
周小川還認為,“有時當我們運用貨幣政策去管理貨幣增長時,經濟中的現實不像我們預計中的反應。一些意見認為是由于‘零下界利率(名義利率已經調整到零,仍需下調卻無法下調)’的現象。”
現在有多家央行利率接近零,周小川表示這涉及流動性陷阱。他在演講中指出,利率降到零以下時,通常陷入囤積現金和惜貸的情況。零下界利率是貨幣工具有效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針對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的狀況,周小川表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只能依靠結構性政策解決,而非央行所能。
從去年開始,隨著央行一次又一次縮緊銀根,中小企業從銀行“拿錢”的路子也越來越窄,經營資金嚴重短缺。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溫州已有近20%的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停工停產。而全國工商聯對廣東、浙江、江蘇等16個省的最新調研發現,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其生存狀況甚至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還要艱難。
面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周小川表示,仍然鼓勵民間投資和政府投資。現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無法通過總量貨幣政策來解決。“央行沒有足夠的結構性政策來解決小企業對信貸短缺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