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的轉型仍然有一系列的難題要進行破題攻堅。洛陽也在反思,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洛陽的工業不僅起步早、規模大,而且在諸多領域都曾代表著行業最高水平。但今天,為什么全省一些龍頭企業銷售收入超500億甚至超過千億,洛陽卻沒有一家?為什么洛陽主要工業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不足30%? 作為我國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洛陽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5萬名、各類科研機構600多家,其中國家級科研院所12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家,科研力量在省內首屈一指。然而,為什么很多成果“待字閨中人未識”,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什么洛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洛陽已經提出,要進一步打造老工業基地振興品牌。要通過改制激活內生動力;通過轉型開辟廣闊天地;通過提升占據競爭高地。變重壓為重責,化包袱為財富,臥薪嘗膽,浴火重生。 放眼十二五,洛陽市提出了經濟總量“再造一個新洛陽”的目標,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達到465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樣要再度翻番。同時,注重產業結構的更加優化,使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從“洛陽制造”走向“洛陽創造”;加快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把洛陽打造成為國際重要旅游目的地、省域金融副中心、中西部重要的物流節點和信息服務外包基地。 目前,洛陽已經明確了十二五期間老工業基地振興思路,即重點提升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和石油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培育生物制藥、創意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硅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產業,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品牌。在十二五末,把洛陽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特色明顯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引領、輻射、帶動中原經濟區產業快速發展,打造老工業基地振興品牌。 據了解,洛陽市正在實施的“動力谷”建設,已經成為河南省委、省政府對做大做強洛陽優勢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及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形成重要支撐的重大戰略構想。洛陽動力谷定位于中西部最大的動力產業企業聚集區,國內動力產業品種系列最全、技術水平最高、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區域和中部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的示范區。 “動力谷”將主要依托現有的一拖集團、中信重工、河柴重工、LYC軸承等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以節能環保型內燃動力、電動動力和新能源動力為核心的產業體系,著重發展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發動力、汽車、硅及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電動動力、清潔環保型發電設備等,形成先進的動力產業發展格局。 同時,洛陽市在提高產業集聚水平和建設創新型城市方面也加大力度。目前,洛陽市有17個省級產業集聚區,數量居全省第一,今年這17個產業集聚區計劃完成投資650億元,新入駐企業400家,年底前將實現基礎設施全覆蓋。同時,開工建設“863”軟件孵化器,新建企業研發中心20家,力爭建成1-2個省級創新型產業集聚區;此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重點推進24個節能減排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