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個別上市公司出現環境污染事故,受到公眾強烈關注和譴責。以消耗資源為基礎、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導致經濟越增長污染越多發,環境形勢十分嚴峻。隨著中國經濟列車駛入“十二五”階段,這種不良模式即將走到盡頭。 中國證券報認為,在新的發展時期,環保要求提高是大勢所趨,上市公司更應注重環保估值。作為一種倒逼機制,環保力度加大將促使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許多行業在經歷環保風暴洗禮后將騰出更大的市場空間,經受住環保風暴考驗、環保能力提升的企業將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因此,環保做得好的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空間相對更大,可獲得更高估值。 在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下,進一步做好環保工作勢在必行。隨著民眾環保意識覺醒和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社會對環境污染的容忍度越來越低。有限的環境承載力已難以支撐經濟的粗放式發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大環保力度。 專家透露,過去環保工作中面臨的企業違法成本過低、地方政府環保責任不足等突出問題有望在“十二五”時期得到解決,今年出臺的環保“十二五”專項規劃將涉及有關內容,環保要求比過去明顯提高。只有順應這種要求的上市公司才能獲得更高的市場認同。 首先,環保要求的提高將有利于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這將提高行業競爭門檻,改善行業平均利潤下滑的惡性循環,為那些成功跨過環保門檻的上市公司帶來更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如果沒有環保約束,不重視環保的企業相比之下反而具有成本優勢,不利于淘汰落后產能,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就會比較漫長。 其次,重視環保的企業將獲得競爭力的提升。在環保風暴沖擊下,企業要繼續發展必須做好環保,這意味著行業整體環保投入上升和生產成本上升,以前靠低價參與市場競爭的模式必須改變,重視管理和研發、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將在競爭中勝出。從這個角度看,成功“闖關”環保風暴的企業符合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因落后企業被淘汰出局獲得更大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第三,那些為實現更高的盈利水平而忽視環保的上市公司將面臨估值下跌的巨大風險
如針對2010年紫金礦業“環保門”事件,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賠償、罰款、停產期間造成的損失及改善環保的大筆投入,這些風險因素令投資者退避三舍。以鉛蓄電池行業為例,部分上市公司發布所屬從事鉛蓄電池制造的子公司因環保整治而停產自查的公告后,公司股價一路應聲下跌。未卷入“環保門”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則比較穩健。 在海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上,一般會對重視環保的上市公司給予較高估值。一項針對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的研究顯示,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的公司,其財務表現越優異。入選該指數的上市公司需經包括環境指標在內的三個方面評價,一旦入選將得到美國市場上約九分之一資金的關注。以一度入選DJSI的BP公司為例,該公司在2008年底是約350只社會責任基金第二大重倉股,但是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后道瓊斯公司將其剔除出DJSI樣本,該公司市值曾縮水一半以上。 實際上,中國投資者已開始重視上市公司環保估值,原先投資界對“環保門”見怪不怪的情況有所改善。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09年度證券投資基金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57家基金公司中有37家明確表示,在確定基金投資對象時會考慮包括環境保護在內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亦會據此調整投資比例。 在督促上市公司重視環保估值方面,有關部門嚴把公司上市過程中的“環評關”。證監會要求企業不論是上市還是增發,都需要通過“環評關”。資本市場要對不重視環保的公司堅決說不,甚至應進一步提高環保要求,這不僅有利于更好地配置資源,也更有利于投資者防范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