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15日通過中國人大網公布了自今年4月25日16時至5月31日24時期間,社會公眾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見。
這次草案將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即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網上共有82536人發表了意見。其中,贊成以3000元作為起征點的占15%,反對的占35%,要求修改的占48%。
網民認為,盡管此次個稅征求意見共收獲237684條,但這只是代表了部分民意。也有網民從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通脹、房價等方面分析認為,個稅起征點不宜“一刀切”。還有網民認為,個稅改革的根本意義在于調節貧富差距,不應在起征點上做文章。
意見只代表部分民意
從地區上看,提出意見前3位的是:北京、廣東、上海,占全部意見的43%;后3位的是:西藏、青海、寧夏,占全部意見的0.4%。從月收入分布上看,集中于3000元至7500元的人群占全部意見的49%,其中收入3000元至4500元的人群參與最多,占53%;收入12000元以上的人群占全部意見的11%。
有網民認為,個稅征求的意見只代表了部分民意。署名“davidqgx”的微博說:“個稅起征點網上征詢意見得到的百分比顯然不是正常民意,低收入人群上網比例少,比如,農民、下崗及無業人員、退休人員等,統計樣本就有問題。”
起征點不宜一刀切
有網民認為,應根據各地經濟強弱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個稅起征點。具體數額有從3000元至10000元不等。不贊成個稅起征點全國“一刀切”。
“個稅改革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一個地區的收入水平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個地區里個人收入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很難操作,還是要按照個人具體收入來征收比較可行。”署名“玫瑰有約”的網民說。
上海網民“江水滔滔”說,3000元起征點在落后地區可以,在大中城市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無論在從穩定還是解決人民生活困難方面考慮,起碼應該提高到5000元!
署名“仙履琦緣”的微博說:“個稅起征點爭論不休,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這樣就能拉開貧富差距嗎?能否依據個人收入的多少,按梯度征收個人所得稅?而且最好是根據各個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確定起征點。”
署名“雨人不哭”的微博說,個人所得稅關鍵不是起征點,而是整個個稅征收政策成為了工資稅,富人可以利用公司等等方式合理避稅,而工薪階層就只能老實交稅,這個意義上講,個稅起征點就是調到一萬都不為過。
還有網民認為起征點應考慮當前通脹情況下的基本生活開支、房價等多方面因素。署名“gpwb”的微博說,在目前通脹嚴重的形勢下,3000元的個稅起征點的確太低了。
不能只盯起征點
網民認為,個稅改革的根本意義在于調節貧富差距。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提出,這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不應在起征點上做文章,而應通過適當擴大減免稅范圍,增加與民生相關的特殊減免稅項目,如撫養人口、房貸支出、教育支出等達到減稅的目的。
署名“sunpeng1976”的北京網民說,不要研究起征點了,地區不同,發展速度不同,怎么定都不合理。通脹嚴重的情況下,(這種個稅方案)三兩年就不合時宜了又要改,失去了法律的嚴肅性。該網民建議,趕緊出臺退稅政策,這樣比調節起征點更公平更有效。
天津網民“麻醉主任”說,“既然是所得稅,就不應該設定起征點,有收入就應該納稅,這叫公平,以不同稅率調節。收入高的稅率高,收入低的稅率低。只征高收入是錯誤的,公民納稅是義務,沒有人可以不履行納稅責任!”
“誰都知道,我國的主要貧富差距不在于工資的高低,而在于工資外的收入。那些不拿工資的富翁們,他們當中有多少人繳納個稅,各級稅務部門知道嗎?收入差距,關鍵在于收入。要弄清收入的多少是最基礎的數據。沒有這個基礎數據,一切都無從談起,又如何能調節貧富?”署名“績溪翁”的網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