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京滬高鐵票價已經出爐。京滬高鐵開通運營后,京滬高鐵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在運價政策范圍內,對動車組列車實行票價浮動政策。
高鐵帶來的“千里京滬半日還”的快捷無疑代表了我國領先世界的鐵路技術水平,同時京滬高鐵票價也引發了網民熱議。有網民認為,京滬高鐵實行的多層次票價給廣大民眾帶來實惠和便利;但也有網民并不看好票價的競爭力。還有網民認為,高鐵建設應滿足中低收入者的需求,這也是我國大規模修建高鐵的意義所在。
票價難有競爭力
署名“謝國清”的湖南網民認為,京滬高鐵根據市場需求實行票價浮動政策,兼顧了各層次各時段旅客的實際情況和各方面的經濟利益,給廣大民眾帶來了更多實惠、更多便利。
署名“老儉”的微博說,高鐵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國鐵路技術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地區間交流速度。高鐵是僅次于航空的高速交通服務,服務價格當然要高一點。
但也有網民對此并不買賬,署名“周燕”的鳳凰網博主認為,時速300公里的京滬高鐵票價和民航全價票相比雖仍是便宜,但考慮到機票打折、飛行時間短、虹橋機場即虹橋車站,首都機場亦通有地鐵等諸多因素,高鐵競爭力又將體現在哪里?
署名“一路看天”的網民也說,與其它進京和到上海的方式相比,京滬高鐵毫無優勢可言。比飛機,沒有價格優勢;比普通火車,又沒有太多的時間優勢。
署名“Lifeinsomestar”的微博說,京滬高鐵票價還是有點偏高,不是普通民眾能夠承擔和分享得了的。
盈利“錢”景令人憂
根據京滬高鐵設計可研報告預測,京滬高鐵規劃輸送能力單向8000萬人每年,財務內部收益率9.8%,投資回報期14.3年,貸款償還期11.1年。
不過,有網民對京滬高鐵的盈利前景表達了擔憂。網民認為,京滬客流龐大,即便高鐵分流,民航依然有錢可賺。反倒是高鐵,對其盈利預期缺乏信心。
京滬高鐵總投資約2209億元,有業內人士估算,不考慮收回投資,不計入折舊,僅運營成本和償還利息,京滬高鐵每年至少就需要96億元的資金,即每天至少要賺2630萬元。足見償債壓力之大。
署名“bressanoneLMN”的微博說,當年高鐵被視為最有前途的運營方式,殊不知事實上很難盈利。每公里不超過5毛錢才適合大眾消費水平;反之,價格堪比民航。日本國有鐵路公司JNR運營了22年才開始盈利的事實,似乎也預示著京滬高鐵的艱難運營。
也有網民分析認為,京滬高鐵票價需要更加“親民”才能較快收回成本,署名“天和”的網民說,(京滬高鐵)將來價格可以再考慮降一降,說到底,如此大工程是為了大眾的,平民的,這才是最大的消費群休,若想把成本收回,定高價肯定是不合理的。
方便群眾是真諦
京滬高鐵的開通對于我國的鐵路建設無疑具有重大意義,但網民更為關注高鐵建設給廣大老百姓帶來的實惠,滿足老百姓的消費需求。
署名“一水芙玫”的微博說,重要的是,京滬高鐵如何為更廣大的普通民眾群體服務,而不是用納稅人的錢服務于高消費階層,普通百姓只能觀望。同時對于國內動車開通后就大量減少同線路的普通列車現象也很遺憾,為民服務而不應以盈利為主,引導消費而不應變相強制消費。期望相關部門能真真實實地考慮和關注最普通百姓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