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多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競相推出各自開放戰略,中國互聯網產業正迎來平臺開放年,而開放平臺將有助于互聯網企業資源共享,同時也將加劇產業格局重構。 根據騰訊近日宣布的QQ開放戰略,在登錄QQ后,網民可一鍵完成從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向其開放平臺“Q+”的切換,從而享受第三方應用。騰訊未來還將以API接口形式通過“Q+”向第三方應用商提供如內容分享、文件傳輸、語音視頻等核心功能組件,第三方應用商則可通過這個平臺進行調用,將這些用戶使用的核心功能植入到創新應用中,從而直接服務于QQ用戶。 除騰訊外,盛大、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互聯網企業近一年來也都在自身原有業務優勢基礎上推出了各自的開放平臺。早在2010年8月,盛大在線宣布“開發者平臺”上線,第三方應用可便捷接入,共享盛大在線的運營、用戶資源,并可以將自己的應用或游戲便捷接入盛大開放平臺。今年2月份,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公布其開放戰略,宣布將和第三方開發者一起在賣家業務、買家業務、無線、物流等領域全面合作。 應該說,互聯網巨頭們爭相開放,是因為它們希望在與更多的人分享它們已有資源的同時,也能為自身建立起更穩固的產業鏈條。企業總是喜歡把業務做得大而全,但是最終會碰到天花板,不可能做所有東西,而用戶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這時就需要第三方,所以說開放平臺對用戶、平臺提供商和第三方來說都是好事。 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說,目前中國的互聯網業逐漸進入細分市場,并且細分的門檻越來越高,開放對于創業者來說大有益處,因為其產品可以更容易地接入大平臺,開放平臺是中國互聯網的一種模式創新。百度、新浪、騰訊等作為互聯網產業鏈最頂端的流量入口,通過開放平臺來分配、調動流量,能夠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把網站及各種應用團結在周圍,同時也提升了用戶體驗。此外,平臺開放依靠原有企業優勢拉攏開發商,一些開發商也從中獲得了成長機會,使得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平臺開放吸引開發者只是基礎,未來為開發者提供用戶行為數據分析要比直接給予金錢更能吸引開發者。 隨著各大互聯網企業開放平臺戰略的推出和實施,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土壤正在發生劇烈變化,這將深刻影響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走向,未來市場格局有望加速向產業鏈競爭轉變。 開放平臺的出現讓互聯網產業第一次出現了勞動分工。以往“注冊域名—設立服務站”的標準思路在出現開放平臺之后有了轉變。現在的格局應該是個位數的平臺運營商和平臺服務商,剩下幾千萬家小公司是應用提供商。以往各公司要花大量的成本去挖客戶,但現在只需要確保應用本身的質量,剩下的由大平臺公司去完成,這種勞動分工形成了公司之間的有機紐帶聯系。 目前中國互聯網產業市場競爭已進階到開放平臺和應用產業鏈塑造,現在平臺應用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對各大互聯網企業來說,誰能夠在平臺化進展過程中整合更多資源,誰就能夠在市場當中擁有好的發展基礎。目前來看國內互聯網企業在開放平臺方面仍落后于美國,像SNS、微博、手機應用商店、網絡支付、LBS等互聯網應用都正處在一個開放的進程當中。 中國互聯網企業之前的封閉之戰已經落幕,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是開放平臺之戰。開放平臺在過去可能只是廠商的一個噱頭,但如今行業內都在爭先恐后的開放,因為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變成了不開放只有死路一條。國內互聯網企業過去的競爭模式是一家獨大,做到更多的用戶和流量,而未來的競爭模式正轉向大的企業做平臺,然后大量的第三方開始者通過其平臺給用戶提供更多應用和服務,這意味著單體式的一站之內的互聯網思維的終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