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7日曝光拍賣行業假拍亂象后,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在9日承認所轄會員(拍賣公司)存在假拍問題后僅一天,便召開情況通報會矢口否認先前結論,這一出爾反爾之舉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難怪“直面拍協”等網民詰問:“中拍協,你的屁股坐哪兒去了?”“這樣的中拍協,如何讓全國1000多會員企業、10幾萬從業人員信服?又如何引領這個行業向更陽光健康的方向前進?” 其實,這并非中拍協第一次出爾反爾。 新浪網民“星月”發帖揭露,2010年,中拍協在其官網公布對所轄拍賣企業A類資質的終評結果。讓人難以理解的是,2011年3月中拍協又在其官網公布《補充公告》,共增補11家A類拍賣企業。“既然已是‘終評’,為何還要增補?究竟是去年資質評定工作沒做扎實,還是迫于拍賣公司壓力增補?這么重要的行業大事,如此草率行事,是否有違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原則?” 在10日舉行的情況通報會上,針對媒體關于假拍黑幕的報道,中拍協一面表示將展開全行業自查自糾行動,歡迎媒體監督,另一方面又在言辭上庇護所轄拍賣企業的違規行為。拍賣社區“hgweb”等網民發帖說,“拍協”,究竟是拍賣企業的協會,還是拍賣行業的協會?當行業協會與所轄會員成為利益共同體甚至沆瀣一氣時,一旦出事,它非但不會積極處理,反而代他們遮掩、抹平,“這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壁壘,更是對廣大消費者的蔑視和踐踏。” 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虛假鑒定”“知假拍假”“虛報成交額”等不法行為愈發泛濫,誠信缺失已成為這一行業發展的最大阻礙。然而,在媒體調查的大量事實面前,中拍協這一出爾反爾行為的本身,不得不讓人懷疑其所謂“歡迎社會各界和媒體監督、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的誠意,更讓人質疑一個不講誠信的行業協會如何能治理好當前誠信缺失的拍賣行業。 目前,中拍協已掌握所轄多家拍賣公司2010年所繳稅款的數據,也非常清楚部分拍賣“巨頭”的實際主營收入與其對外公布成交額推算的傭金收入嚴重背離,涉嫌偷稅漏稅或虛假宣傳。之所以遲遲不肯向社會公開數據,就是因為這些拍賣公司每年都要向協會繳納費用,一些拍賣“巨頭”老總還在中拍協擔任要職。那么,如何指望靠著拍賣公司養活的中拍協起到監管作用?如何期望未來“自查自糾”的成效? 在中國,像中拍協這樣的行業協會還有很多,越是行業巨頭交納的會費越高,“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的現實,讓行業協會淪為行業“巨頭”們的代言人,而全行業的利益卻被忽視,更談不上維護行業服務對象——普通消費者的利益了。 廣大網民、收藏愛好者和業內外人士希望中拍協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與工商、稅務、文化等部門聯手,定期公開所轄拍賣公司的稅表,真正從行業內部入手徹底整治假拍亂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