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抑制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中國政府自去年以來推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由于難以取得銀行貸款,處在宏觀調控風口浪尖的房地產開發商紛紛尋找其他融資渠道,而債券市場已然成為他們的“救命草”,在海外發行美元高收益債券更是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然而,隨著多輪調控的影響開始浮現,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交易趨冷,房地產公司將面臨存貨周轉變慢、資金成本上升快的情況,進而加重投資者對其償債能力的擔憂,因此預計房地產開發商下半年繼續借道發債融資的難度將加大。 國泰君安預測,今年內地整體房地產一手市場交易量將較去年下跌近30%,連同市場新增供應的經濟適用房,今年平均銷售價格將下跌5-15%。 據悉,除大型地產開發商外,普遍開發商都難以取得內地銀行的項目開發貸款,即使成功,以實力較強的香港上市內地開發商為例,也要按基準利率再加10%,在內地上市的中小型開發商,更要按基準利率再加30%以上。因此,企業轉而增加在境外發行債券,著實是出于巨大的融資需求。 不過總體而言,投資者對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愈發謹慎,這些債券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都不太理想,不少已跌破票面價。此外,由于內地房地產開發商的收入均以人民幣為主,市場普遍擔心發行美元債券可能對這些公司構成匯兌風險,從而影響了對這些債券的投資熱情。 另一方面,中國現行的外匯管制也使得本地企業的境外融資較難匯回境內,從而削弱了企業境外發債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