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國農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分別發布公告,披露再融資進展。與此同時,銀監會方面也表示新《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正在修訂中,內容包括貸款風險權重的重新界定以及撥備計入附屬資本政策的調整等。這意味著,《巴塞爾協議Ⅲ》將在中國更為審慎地全面鋪開,逆周期監管正式進入運作軌道。
銀監會有關人士對《新辦法》回應稱,該“辦法”所做的權重調整對銀行資本充足率影響不大。“一旦考慮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調整的情況,目前商業銀行資本缺口或將達到585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資本再套“緊箍咒”
“無疑,資本充足率新規將更嚴格,因此一再被認為是目前整個銀行資本監管體系的集大成之作,我國的監管部門在風險權重的布局方面更為審慎。”一位分析人士稱。
接下來一到兩年中,房地產信貸、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類貸款以及備受關注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將是重點調控對象。“如果再加入最近市場傳言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風險權重上調到150%的影響,及覆蓋不足平臺貸款風險權重上升,多數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幅度在1個百分點左右。”國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邱志承認為。
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方面,對其他商業銀行債權的風險權重為50%,其中原始期限三個月以內(含三個月)債權的風險權重為20%(原規定四個月及以內0%,其他20%)。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針對銀行賬戶表內外信用風險暴露,這一項規定就有可能直接導致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
整體來看,“風險權重的調整對于各家銀行影響有明顯的分化,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浦發、興業、華夏和城商行。”邱志承進一步分析稱。
《新辦法》指出,對未扣除的金融機構股權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為250%,對工商企業股權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為1250%;商業銀行對非自用不動產的風險權重為1250%。
風險權重的重新劃定也將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撥貸比。交銀國際的一項分析報告認為,按照新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測算,除農行和重慶農商行因撥貸比達到2.5%以上影響較小之外,其他銀行資本充足率直接降低近1個百分點。其中,同業資產風險權重提高降低CAR0.6個百分點左右,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提高降低CAR0.5個百分點左右,非按揭零售貸款權重降低提高CAR0.2個百分點左右。
或引發新一輪融資潮
此次,監管部門對銀行資本充足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關鍵在于明確了重要銀行附加和超額資本比例均要加在核心資本上。根據《新辦法》,大型銀行的核心資本的要求為9.5%,一級資本要求6%+系統重要銀行附加1%+超額資本比例2.5%;而其他銀行的核心資本要求為8.5%。另外,還要求銀行核心資本應在全部資本中的占比達到75%。這使得大部分上市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再達標。
“事實上影響最大的是核心資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邱志承分析稱,假設各家銀行在最低標準要求之上,加再一個百分點的緩沖,在不考慮開發貸風險權重調整的情況下,上市銀行的資本缺口在4360億左右,如果考慮,缺口將達到5850億元。
盡管今年第一季度各家銀行貸款增長已經向常態回歸,基于資本壓力,多家銀行依然急需通過定向增發、配股、次級債、可轉債等方式融資。一位業內分析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這是在緊縮貨幣政策和嚴格監管條件下所形成的必然趨勢。”
銀行業務轉型在即
今年年初,銀監會提出“腕骨”(CARPALs)監管指標體系,這是銀監會在推進巴塞爾協議Ⅱ、Ⅲ同步實施中,結合新形勢下我國大型銀行的風險特征建立起全新的監管體系,包括七大類13項指標。據悉,該體系根據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分別提出了差異化的資本監管目標值和觸發值,其中監管目標值均為低于11.5%的最低資本要求。
按照銀監會的“逆周期”資本管理思路,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在現基礎上還可以有5%的上升空間。事實上,除了10.5%的最低資本要求外,巴塞爾協議Ⅲ中明確要求的0-2.5%的逆周期超額資本及系統重要性銀行等規定,將被悉數納入到新框架。再加上不久前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未來商業銀行表內外杠桿率不得低于4%。因此,頻頻調控帶來的新資本約束,都讓銀行如鯁在喉。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戈建國認為,隨著《巴塞爾協議Ⅲ》的實施,管理層可以通過對銀行施加“逆周期”的資本緩沖,從源頭上遏制商業銀行的放貸和融資沖動。
安永大中華區銀行及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蔡鑒昌認為,“銀行需要以多元化的經營走出新一步,盡管監管部門的力度會不斷的增大,但是從長遠來看對于整體銀行金融業的發展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