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令持續時間不會很長,明后年或會取消,不取消壓力太大。” 6月7日,在“中國商業地產博覽會新聞主題研討會”上,中國央行中房價格指數研究員陳湛勻如是判斷“限購令”的執行期限。 陳湛勻作出這一判斷之際,市場對限購令正陷入糾結:一邊是有報道稱樓市限購令可能將擴大至三四線城市,一邊是海口和大連等地近期先后傳出限購令松動的消息。 雖然已遭當地政府否認,但有觀點稱,二三線城市的地方政府,背負著既要控制房價又要解決保障房建設資金的雙重壓力,對取消限購或放松限購的期望較為迫切。 另據財新報道,此前不久,某央企開發商曾稱,“北京高端項目的限購有可能在年底前放開”。據稱,其消息也來源于政府內部人士。 對上述種種未獲證實的“傳言”,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分析,這至少反映出,此前地方政府過于依賴土地財政的情況亟待改變。但經濟結構轉型時間長,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又面臨債務平臺清理,房地產低迷對緊張的地方財政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相比于不欲輕言改變“土地財政”現狀的地方政府,面對調控,開發商的布局調整已然展開。 保障房是方向之一。中國建筑國際(03311.HK)行政總裁周勇昨日在香港舉行的股東會后告訴媒體,該公司希望今年拿到3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保障性住房項目,截至目前,該公司已拿到超過140萬平方米。 周勇稱,保障房項目毛利率在10%左右,而該公司目前超過一半的營業額來自于香港的建筑承包項目,其毛利率為5%至8%,承接保障性住房項目,反有助于提升毛利率。 對此,某位上市房企高層稱,10%的毛利率一般企業做不到,即使做到了,其中還要扣除稅收等費用,凈利潤率大約在5%,而開發商品住宅,此前的毛利率達30%甚至更高。但對一些上市企業而言,參建保障房除了考慮社會影響外,還可以跑量——增加開發量,“美化”報表。 陳晟稱,投建保障房是開發商在特殊時期的應對布局。短期看,如果沒有適當的布局調整,不少企業甚至無法生存下去,熬到限購政策的結束。 商業地產是部分開發商眼中的另一避風港。 基金管理機構雅士鉑(亞洲)有限公司總裁楊詠詩在昨日的商業地產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商業地產的價格仍未能體現其真實價值,不少亞洲基金都在尋求國內的二三四線城市尋找長期的商業項目投資機會。此前,這些亞洲基金通常是和本土開發商合作參與住宅項目開發,投資模式屬于快進快出型,一般投資周期僅三年。 楊詠詩稱,二三四線城市低廉的土地價格,廉價的勞動成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陳湛勻認為,雖然商業地產前景廣闊,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依然風險重重,比如如何進行資本運作,處理和地方政府的關系以及團隊運營!安簧倨髽I投向三四線城市,但當地的人均GDP還很低,尚不具備商業地產的條件。” 關于保障房,陳湛勻說,現有的保障房資金缺口達8000億元,即使現有的保障房計劃全部落實,也只能覆蓋20%的群體,“未來房價會繼續漲。”6月5日,新華社報道稱,截至5月底,部分省市的保障房項目開工率不足三成。 中國商業地產博覽會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上海購物中心協會主辦的一項商業地產大型展示交易會。第七屆中國商業地產博覽會定于8月18日至20日在虹橋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