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大幕開啟,“中國規模最龐大、最快速的造富機器”橫空出世,一些原本不知名的創業者,一旦其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立刻資產翻番。 除了創業板股東在上市后一夜之間身家陡增;券商、投行也在這場盛宴中大把收金攬銀,除了分享占募集總額5%的IPO承銷保薦費,不少券商、投行還獲得入股機會。
“一夜暴富”的神話
由于創業板高發行價、高市盈率,所以創業板公司上市,往往使創始投資人“資產一夜暴增”,創業板“首富”頭銜在過去一年也頻頻易主。 去年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時,以當日收盤價計算,樂普醫療創始人之一的蒲忠杰就以38.32億元的賬面身家,成為創業板“第一富豪”。此后接過“首富”接力棒的包括愛爾眼科大股東陳邦、向日葵董事長吳建龍等。而如今智飛生物大股東蔣仁生則以持股市值104億元占據創業板首富寶座。 創業板公司上市,除了創始投資人“暴富”外,高管股東則是另一群受益群體。通過股權激勵,創始人向高管低價讓渡股份或高管對公司低價增資等方式,獲得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股的高管們“身家陡增”,紛紛加入千萬、億萬富翁行列。 而由于創業板公司上市前后存在估值“大躍進”狀況,各種利益相關人也通過突擊入股方式涌向上市前的企業,借創業板上市坐享暴富良機。
高管或套現離場或笑納天價分紅
然而隨著今年創業板整體估值不斷下滑、股票大幅縮水,已經握有無盡財富的創業板高管和股東開始了整體減持套現離場。 WIND統計顯示,2011年以來,已經有包括中瑞思創、樂普醫療等22家創業板的重要股東對上述公司進行了減持,減持股份總數達到了9897.42萬股,涉及市值約為28.69億元。 來自大宗交易平臺的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創業板已共計發生了183宗大宗交易,成交股份1.91億股,成交金額則達到了46億元。 從最新的減持數據看,5月創業板的董、監、高減持股份數量又超過4月,創下減持套現的小高潮。截至5月24日,5月共有1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共進行了49筆減持,合計減持2406.94萬股,涉及減持市值約為4.09億元;而相比之下,4月僅有8家創業板公司進行了11筆減持,合計減持僅約90.095萬股,涉及減持市值約為2236.34萬元。5月尚未結束,創業板董、監、高的減持套現數量已經遠超過上個月,再度創下小高潮。 實際上,除了直接減持股份外,受制于鎖定期的原因,多數創業板的創始人和原始股東并不能直接減持股票,然而,在這種情況下,2010年創業板卻出現了極為慷慨的、普遍的現金分紅和高送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無異于向大股東“獻禮”。 WIND統計顯示,在已經公布分紅預案、已經實施或正在實施分紅的16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157家進行了現金分紅。而即使是在兩市現金分紅的排名中,創業板上市公司也名列前茅。以2010年10月26日上市的大富科技為例,該公司2010年每股派息1.23元,按此計算,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大富配天投資有限公司將直接獲得現金分紅9938萬元,公司第二大股東孫尚傳也將獲得2214萬元的現金分紅。
保薦機構分享50億承銷蛋糕
除了高管與股東在創業板這個造富機器上掙得盆滿缽滿,券商與投行也在這場“曠世盛宴”中笑彎了腰。去年創業板公司實際募資總額達到了1000億元。而在創業板公司IPO過程中,承銷保薦費加上輔導費用平均占募集資金總額的5%左右。那么在全部209家創業板公司IPO過程中,保薦機構就收獲了大約50億元。 對于部分保薦機構來說,創業板上市過程中最大的收益還是來自于直投業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這209家公司中至少有10家公司存在券商直投股東。 比如,國信證券旗下的國信弘盛就入股了陽普醫療、鋼研高納等四家創業板公司,國信弘盛獲得四家公司的股權成本共約5120萬元,目前其市值接近3億元;海通證券旗下的海通開元在2009年3月獲得300萬股銀江股份,去年7月還突擊入股東方財富,持有了500萬股……(經濟參考網綜合經濟參考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網等媒體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