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遼寧省中小企業廳了解到,盡管今年以來的種種指標顯示,遼寧中小企業已完全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生產經營已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但仍面臨融資難和招工難的瓶頸。
據了解,遼寧省各級政府近幾年不斷加大力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包括出臺貸款貼息政策、財政支持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聯合開展向中小企業授信行動等,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局面沒有根本性轉變。
鞍山市有關部門反映,當前企業資金十分緊張,流動資金嚴重不足,雖然多方努力盡量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方便,但中小企業受差異性、不規范性的影響,大多數企業因不符合融資機構的貸款要求而面臨融資困難。本溪市有關部門認為,貸款難仍然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由于該市目前現有的融資擔保機構規模和貸款金額有限,銀行仍是民營企業貸款的主要選擇,而由于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財會信息、抗風險能力、信用等認同度低,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很大。
此外,近期,央行連續上調銀行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意在控制貨幣流動性,中小企業貸款難度進一步增加。
盡管遼寧不像東南沿海等外來農民工的主要輸入地那樣面臨嚴重的用工荒,但勞動力機構性矛盾仍導致一些行業用工短缺。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的不斷升級,企業用工需求量逐漸提升,遼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也出現了“招工難”問題。主要表現為技術工人供不應求,熟練工人難招等方面。
遼寧省中小企業廳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這種結構性用工相對短缺與勞動力總量絕對過剩的矛盾將日漸突出。
今年一季度,營口市某區組織的就業援助專場用工洽談會上,有116戶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065個,而現場只有221人達成用工意向。究其原因,一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使富裕勞動力找不到合適的崗位。二是勞動者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三是偏低的勞動報酬對勞動者缺乏吸引力,招工難,留也難。四是企業缺少誠信、缺少人文關懷,使一些勞動者不愿到民營企業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