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從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獨家了解到,一種傾注了上海高層支持和海歸力量的獨創的“光熱”技術已經通過國家相關部委認定,正在南方海島進行試運行。
這種完全不同于無錫尚德技術的新能源技術,一旦投入生產,被上海方面認為或將掀動新能源產業的新一輪變局。
此前,上海在2009年緊急行動起來,大規模引進新能源企業研發和總部到滬上,這一進展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如今,上海嘗試走光熱和光伏技術兩條腿同時行進的道路。推動這種進步的動力則源于上海試圖通過應用帶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新戰略:高層親自秘密推動
從2009年以來,上海方面正在秘密推進一個龐大的光熱項目,如今,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
據本報多方了解,這是上海市高層親自推動的一個大項目,在2009年4月份一次上海新能源內部會議上,上海市高層發現了這個項目。
一個海歸帶著技術回到上海,稱能將發電價格降至“0.21元/度”,電池的光電轉發率達到80%。
盡管有質疑聲音,但上海方面還是決定嘗試,由上海市高層指定張江集團火速投資3000萬來推進該項目的前期工作。
資料顯示,目前太陽能產業中主要是光伏等產業,但光伏具有污染重,原材料在外且價格高企等特點,且光轉化率較低的難題。
但光熱卻完全沒有這個特點,沒有污染,“且光熱能儲存”,而電不可以儲存。
如今,據本報了解,這一技術在上海研發,但生產在江蘇常州,在南方某省正在進行試點。
接近該項目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項目的技術已經通過了科技部等部門的審查和測試,國家層面的領導人也視察了這一項目。
可靠的消息稱,該項目大規模試運行已在2011年4月份,一旦成功可以推廣,且應用規模極大,將極大地帶動上海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已經有部分省份向上海方面“打招呼”希望運營后在對方進行大規模鋪開,上海方面也已經初步答應。
只不過,據本報了解,該技術需要有充足的光源,因此只能在諸如西藏、內蒙等地運行。
本報記者采訪了上海相關科技主管部門,對方也對此技術抱有很大期待。
新戰術:上海光熱與光伏技術齊頭并進
光熱技術讓上海發展新能源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事實上,太陽能發電分為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兩種,無錫尚德等公司采取的是后一種技術。
據業內人士透露,太陽能技術到底應該有哪種發展方向,學界一直未有定論,但無錫尚德的光伏技術成功了。
“這不代表光熱技術不行,不過,由于投資巨大和技術限制,一般地方不敢進入光熱領域,上海此次這樣做,很有魄力。”這位業內人士說。
“無錫尚德有個別老的生產線停了。”上海一位官員以一種莫可名狀的表情說出了一個在其看來“不要盲目追趕光伏新能源”的理由。
這位官員認為,做新能源產業要用就用“最好的技術”,可什么是最好的技術,其也并不清楚。
光熱或許是其中一種,上海試圖想另辟蹊徑尋找到新的新能源技術。
遙想當年,上海沒留住施正榮,如今,上述光熱項目的海歸負責人被上海方面發現了,沒有再流失到“江浙”。
但這并非代表上海不再光伏領域繼續前行。
據本報了解,上海方面已經邀請無錫尚德施正榮來投資,并已有尚德項目落戶上海。
光伏技術也大有前景,上述這位官員不知道的是,據本報了解到,尚德或近期在臨近的江蘇南通錫通產業園建立新的生產基地。
一面是“停產”,一面是新的基地,事實上,這只是尚德生產線升級的一個常規做法而已。
除了尚德之外,上海方面正在大力吸引各類光伏企業到上海投資,試圖將其他省市新能源企業研發機構拉到上海來。
此前在2009年,上海方面高層曾兩次組織會議,先后出面邀請了一批新能源企業到滬投資。
據了解,包括河北、江蘇林洋等地一些大型新能源企業已經將部分研發中心設在上海。
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蔡龍海曾告訴本報記者,南匯工業園區已經重點布局新能源,“很多新能源企業都來了”。
光熱技術和光伏技術或許會在上海起頭并進。
如何“涅槃”?市場應用帶動產業發展
盡管光熱技術在上海研發,但卻在南方某地進行了試點,原因就在于上海的光照條件相對缺乏。
但上海卻試圖利用巨大的市場來發展新能源產業,除了在引進新能源企業外,發現自身的根本優勢在于市場,利用市場引來企業投資上海。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方面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準備通過市場應用來引進外來投資者,但卻進展不快。
遍布上海的各大機場、交通樞紐等項目對于太陽能等新能源非常需要,有著極大的需求,而這只是第一步。
第一個項目就是著名的虹橋樞紐的應用項目,比如在將太陽能利用設施與建筑有機結合,在虹橋機場西貨運站的屋頂上規劃建設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場。
據了解,該項目因為各方面種種不同看法,比如“影響飛機飛行”等原因,部分工程進展緩慢。
在其他領域的推廣也進展緩慢,更沒有大規模推開,目前主要是光伏的發電示范上,比如崇明、南匯、閔行等地有一些示范性項目。
除此之外,并沒有大規模在公共工程上推廣,“主要是要涉及到補貼的問題,不補貼,哪會有應用”。
當時就有聲音指出,如果上海市每年拿出lO億元補貼太陽能裝機容量1億瓦(100兆瓦),就一定能對上海太陽能產業以足夠大的推動。
只不過,在財政支出緊張的上海,要一年拿出如此之多的資金,很多時候往往顧慮重重。
這就導致通過應用帶動產業發展的思路暫時遇到挫折。
上海新能源產業如何鳳凰涅槃,顯然不僅僅只是一個“光熱”項目可以帶動,市場應用的推動作用或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