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4年的籌劃,比亞迪終于可以登陸國內A股市場了。
2011年5月9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了比亞迪首次公開發行A股的申請。
但較之以前的計劃,比亞迪此次A股IPO縮小了發行規模,融資目標與實際資金需求量的差距依然較大。在A股整體市場表現不佳的背景下,比亞迪顯然面臨著自身發展困境及國內車市整體委靡的雙重壓力。
IPO縮水
據比亞迪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在深交所發行不超過7900萬股A股股票,上市地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瑞銀證券為此次IPO的主承銷商。但與2009年的“回A”方案相比,比亞迪此次A股IPO縮小了發行規模,融資目標為21.92億元;彼時比亞迪計劃發行不超過1億股A股,募資28.5億元。
“此次回歸A股的21.92億元融資目標,主要是按照此次募投項目的實際資金需求量擬定的。”比亞迪投資者關系部人士表示,所謂的“募投項目”,即為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汽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和擴大汽車品種及零部件建設項目。但有汽車證券分析師認為,近年來比亞迪麻煩不斷,融資前景肯定會大打折扣,比亞迪因此而制定一個較低的融資目標就不難理解了。
早在2008年初,比亞迪就已經選擇了瑞銀證券作為其在深交所IPO的獨家保薦人和牽頭承銷商,但因后來巴菲特的入股而耽擱。2009年9月8日,比亞迪宣布重啟A股發行計劃,有關決議有效期為12個月,至2010年9月7日為止,擬發行不超過1億股A股,募資28.5億元。
但到2010年,由于比亞迪汽車銷售形勢未達到預期,且面臨經銷商網絡壓力(受阻于銷量,經銷商退網事件頻發,后來,比亞迪將2010年的產銷目標由80萬輛下調至60萬輛),擔心倉促上市會對融資額度產生影響的比亞迪延緩了A股發行計劃,將發行A股計劃決議的有效期延長至2011年9月7日。
“我們的確錯過了最佳發行時期。”對此,比亞迪證券事務部一位人士表示,這其中也有配合證監會審批流程的因素,但比亞迪希望盡快實現資本平臺與品牌運營的結合,“要完全等到一個好的外部資本環境,也不是一個正常的做法”。
前景不明
比亞迪的確等不及了,因為他實在太缺錢了。
一方面是新增的項目急需后續發展資金——比如與奔馳的新能源車合資推進以及準備進軍高端車型市場的計劃;另一方面,比亞迪在傳統汽車領域的銷量卻在持續下滑。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月份比亞迪銷量為5.2
萬輛,同比下滑15%;2月份,比亞迪整體銷量為26521輛,同比下滑22%;3月份,比亞迪4萬輛的銷量同比下滑41.2%;4月份,比亞迪汽車銷量為4.51萬輛,同比下滑11%……而與此相對,其他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在今年前3個月的銷量基本都在同比增長。
據比亞迪生產部門一位人士介紹,目前在比亞迪坪山工廠生產的F0、S6、M6、E6四款車型中,M6由于定價太高市場表現不太好,而F0已經開始大幅調低產能。
而實際上,就在比亞迪回歸A股獲批前的5月6日,比亞迪全新車型S6在湖南長沙上市,8.98萬~12.98萬元的定價在業界掀起廣泛討論——S6是比亞迪主打高端市場的第一款車型,業內此前對該車型的價格預測為12萬元到16萬元之間。“S6選擇一個低價入市,是希望其能有一個好的市場表現。”上述比亞迪一位生產部門人士表示。而這,顯然也會降低比亞迪的利潤所得。
盡管上述人士并未對記者透露比亞迪當下的整體發展資金需求量,但他同時也表示,比亞迪的實際資金缺口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據比亞迪此前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10年,公司現金流入為31.29億元,而2009年度這一數字為120.16億元,2010年的業績縮減了近90億元;而2010年的總借貸額高達140.52億元,比2009年增加了近104億元,其中銀行借貸須于一年期內償還的為113.63億元,比2009年增加106.52億元。如是看來,比亞迪回A后的21.92億元融資目標顯然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對此,上述比亞迪投資者關系部人士也坦陳:“目前,比亞迪整體的發展資金需求的確較大,但除此次IPO所募集的資金外,比亞迪還將考慮其他的融資渠道。”
至此,雖然依舊有著“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中美能源持股9.89%的閃耀“光環”,也有巴菲特親自承諾的“不減持”護身,但比亞迪所面臨的尷尬境況也十分明顯。順利回A之后,比亞迪還會有怎樣的調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