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愈演愈烈的用電緊張問題引發國際能源機構的關注。前天晚間,國際能源署在發布月度報告的同時特別提到,中國今夏的電力供應缺口可能帶動發電用柴油的日需求量提高30萬桶(約合4.2萬噸),但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的成品油需求增幅將遠低于去年水平。
和往年通常到夏季才會迎來用電高峰期有所不同,今年中國部分地區早早就陷入用電緊張的窘境,其中既有煤炭漲價、電企虧損加劇這層背景,也有東部火電裝機下降、特高壓發展滯后的原因。而伴隨用電緊張,不少地區都對工業企業提出限電要求,繼而導致后者改用柴油發電。國際能源署就此指出,正如2004年和2010年的情形,電力缺口可能會導致中國柴油用量每天增加約30萬桶。
該機構還預計,2011年全年中國的成品油日需求量可能會增長60.8萬桶,至968萬桶(約合135.5萬噸),增幅達到6.7%。但預計今年的成品油需求增速將遠低于去年的12.5%。
據此計算,中國今年全年的成品油需求量可達近5億噸。
記者了解到,由于煉油微利甚至虧損,國內不少地方煉廠已紛紛調低開工率或以檢修為名停產。此前的一項統計顯示,至上月底,山東一省停工檢修的地方煉廠就包括山東海化[11.04
-1.60%
股吧]、神馳煉廠、富海石化、石大科技、長城煉廠、中海石油東營石化等,且大多處于全廠檢修狀態,部分檢修結束的企業開工負荷也處在較低水平。
“中石油、中石化用原油煉油尚且虧損,更不用說我們地方煉廠用成本更高的燃料油煉油了。”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告訴本報記者,前段時期地方煉廠開工率已下降到相當低的水平。
即便如此,中國仍不斷擴大運輸燃料等成品油的生產,以防出現供應短缺。此外,兩大集團還加大了在地方上的成品油采購。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4月份原油加工量較上年同期增長6.8%,至3720萬噸,相當于日加工原油909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