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拉閘限電一直以來都是網民熱議的話題。電監會預警,今夏極有可能出現大面積拉閘限電。《經濟參考報》5月6日以《電荒下多地驚現發電產能閑置》為題,報道了出現電荒的原因不在于發電廠裝機容量不夠,而是在于發電廠因為發電成本高而不愿發電所致。
網民認為,不能一味只談調價,加強對需求的管理同樣至關重要。
計劃電與市場煤讓企業“無心戀戰”
網民注意到,近年來煤炭價格不斷上升,導致火電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漲。
新浪博客博文說,從根源上來說,目前的電煤價格形成機制導致火電企業虧損嚴重,生產積極性受挫。大批火電廠處于檢修、停工狀態。
署名“阮修星”的博客文章說,根據中電聯統計,由于上網電價偏低,火電行業虧損嚴重,2010年全國已有15個省份火電全線虧損。因此,當前用電量的攀升對電力企業來說難以形成盈利動力,難以主動擴大生產。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煤炭應急儲備、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和推動電力市場的改革,理順電力市場上下游體系,通過煤電聯動提高發電企業的積極性,保障電力供應穩定,并向用電主體傳導能源價格信號。
不合理用電需求要調整
署名“林衛斌”的博客文章說,從需求角度看,的確反映出我國的能源需求非常旺盛,我們的用電負荷甚至達到了去年夏季高峰時的水平。這么高的用電負荷主要還是由于工業用電需求導致的,因為我們的民用電的比重只有13%左右。這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循高耗能高污染的路徑。特別是要控制高耗能產業的過度擴張。不然的話,從長期看,我們的資源環境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新浪博客的一篇博文也認為,從需求端來說,不合理的用電需求嚴重增加了電網負擔。目前我國依靠重工業拉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依然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嚴重增加了用電負擔,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任重而道遠。
署名“阮修星”的博客文章說,細究當前用電量的激增,高耗能產業可謂是罪魁禍首。這說明大量增加的用電量很大一部分是被高耗能的產業消耗了。因此,要破解“電荒”,首先必須重拳遏制高耗能產業的死灰復燃,要充分利用能源資源約束增強形成的市場倒逼機制,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產業結構轉型。
不能一味調價,應有針對性
署名“鄧子慶”的評論文章說,電企是國企,電不是簡單的市場產品,它在相當程度上是民生產品,是公益產品。因此,上調電價必須充分考慮廣大居民的承受能力,如果只知道通過漲價讓部分居民用不起電來解決“電荒”,那政府和國企負責任的形象何在?
署名“余豐慧”的博客文章說:發電廠、煉油廠消極怠工,無非是要挾漲價而已。但是,電價與煤價聯動緊密,如果再上調油價,必然推高電煤價格,從而推高電價。同時,當前通脹形勢嚴峻,如果貿然再將油價、電價一起提高,那么對物價沖擊力之大、可想而知,并且可能帶動物價出現新一輪大幅上揚,極有可能把中國通脹拖入惡性之地步。兩大石油集團以及電力企業年報顯示的巨大利潤空間,說明有承受一時不漲價造成的利潤空間縮小的能力。公眾已經在承受高過美國,高達每升8元的油價,石油集團也該做出一些利潤讓渡和犧牲了。
博主“一生為國到白頭”說,當前的電價已經處于高位運行,再上調對居民的生活會帶來很大壓力。事實上電力行業本身并非沒有利潤,相反是高利潤。關鍵的問題是,電力行業的利潤大部分不是被發電企業拿走,而是被不發電的供電企業拿走,是供電企業侵占了發電企業的利潤。換言之,從根源上說,“電荒”是發電與供電的利潤分配不均衡的利潤分配體制導致的惡果。
署名“林衛斌”的博客文章說,如果最終消化到終端價格,我們建議對高耗能產業實行差別化電價,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一調電價就是指上調居民生活用電價格。